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606篇
科学研究   216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52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岗位的影响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进行转型的依据,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向、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转型,着重研究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的重构、专业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创新团队的塑造.通过转型实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适应性转型呈现三大特色:一是紧跟智能装备与产业升级,探索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技术融合,深度整合课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二是采用信息化教学,建设数字化课程,虚实结合开展技能训练;三是杰出人才引领,构建校企融合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92.
人工智能时代的不期而至将重塑教学的课堂形态。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无论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乃至教学评价等都将以智慧性、泛在性和场景的融合性为表征,知识呈现的形式与场景的融合使教学的“现实场景”凸显,学生发展的“审美创造”成为可能。然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知识目的观的“祛魅”与人性目的观的“返魅”、单质主客体的“消减”与多元主体的“建构”、“授人以渔”的方法论转向“授人以欲”主体论、学习的“苦行僧”变为意义生成的“审美者”,等等。基于此,就其改进策略而言,教学中“人是目的”的根本要素依然需要持守并要不断弘扬,无论环节、情景、方式、模式等发生何等变换,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因此,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知识“塑造灵魂”;培养混合式、人机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创构能力;创造“人际”“人机”与“人世”精神交往的教学关系;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以审美教育为灵魂,“五育并举”,创造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共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3.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会否代替人也成为当今教师教育必须面对的哲学问题。本文从技术可能性和价值合理性两个视角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生理意义上的人存在着被彻底还原的可能,但从哲学意义上看,人类的心灵又是不可被彻底还原的。具体而言,教师具有伦理上的优先性,人工智能不可能在伦理的意义上取代人类教师;教育是生命个体的成长历程,人工智能不可能在生长的意义上取代人类教师;人工智能是以功能性存在的类人机器,因此它无法在整全的意义上代替人类教师。  相似文献   
94.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目前国内高校医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校医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5.
计算创造力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前沿,有望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综述了创造力与计算创造力的定义,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国际计算创造力领域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计算创造力研究大体历经酝酿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计算创造力研究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互促进的发展逻辑;主要研究主题为系统设计与评估、基本概念与理论、创造力认知计算模型、创意构思计算方法四个关键聚类和计算思维一个与教育相关的特殊聚类;创造性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结合、计算创造力系统的教育应用是研究热点。计算创造力与教育结合的未来研究方向是《计算创造力》课程研究、创造力支持系统研究和计算创造力促进教学变革研究。  相似文献   
96.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呼唤更具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而要做好这样的教育,亟需从人工智能的立场对智慧教育的理据、内涵与特征进行再阐释。文章指出,人工智能让智慧教育成为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作为高效的技术应用为教育“赋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聪明的思维方式可以对教育进行“智化”。从人工智能的立场来看,智慧教育的内涵可以解释为:以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和思想智化为契机,重塑教育的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以及凸显超越人工智能的人类智慧。基于此,人工智能立场中的智慧教育将呈现线性与非线性交织、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7.
运用BP神经网络的原理,在MATLAB的平台上,对含噪与不含噪的印刷体英语字符进行识别和误差统计,经大量样本测试,结果达到设计目标,辨认出错率较低。  相似文献   
98.
The permutation flowshop scheduling problem (PFSP)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and well-studied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strong industri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hybri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hich combines the strong global search ability of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AIS) with a strong local search ability of extremal optimization (EO)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a set of benchmark problems with a makespan criterion.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is evaluated. Comparis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new method is an effective and competitive approach to the PFSP.  相似文献   
99.
针对电弧炉炼钢过程的高度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基于BP算法,建立了增量神经网络电弧炉冶炼终点的预报模型。以废钢、铁水、铁矿石、通电时间、吨钢氧耗和电耗相对于参考炉均值的增量为输入节点,对冶炼钢水终点温度和碳、磷的含量进行预报。研究表明,当钢水终点温度和碳、磷含量的控制精度分别在±10℃、±0.03%和±0.04%时,预报值命中率分别为93%、95.2%和86.3%。  相似文献   
100.
人工智能时代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的高等教育研究范式。该研究范式的旨趣从"数据崇拜"向"数据正义"转变。该研究范式的特征为:研究者的主体性与技术理性结合、计算思维和因果思维结合、研究效率与研究质量并重。该研究范式的价值体现为促进学科建设、解决高等教育实践问题和凝练高等教育思想。为了实现研究范式的旨趣转换,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具备范式旨趣转换意识、培养学科情感、研究方法训练、高等基本理论的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