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053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17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BSTRACT

Teacher education exists today in a context of rapid globalization, which affects the systems in which future teachers will work, the governance of teachers’ work, the students teachers will b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policies, programs, curricula and students in teacher education itself. Several ideas recently have gained traction internationally and are shaping the working landscape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many countries. This essay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circulation of what appear to be a small set of ‘core’ ideas that are influencing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policies of teacher education. I explore the emergence of new players in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ly, including individuals, corpo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bodies. Using policy documents, influential research studies, university program statements, and interviews, the essay provides a discursive analysis of the contradictory voices in what is becoming a global convers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many ways, these ideas marginalize the voices of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They tend to narrow the definition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s a counterpoint to these widely circulating arguments, I explore how reciprocal teacher education exchange programs in China and the US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s of visions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learning.  相似文献   
992.
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离不开中国古代性灵理论和现代作家对性灵的倡导,它经历了悲悯伤惋、潇洒自若、以物喻理和通脱平和四个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富于天地之气、灵动自由的叙事风格、空灵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等,这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不足是文体意识的自觉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93.
从比较化视野观照20世纪中国学“创生”的多元化或化磨合的背景,可以领略到上一世纪中国作家渴望创造新型化的激情岁月和精神风貌-“永远的化创造精神”,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值得我们珍视的精神化遗产,也是我们对新世纪中国学充满期待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特别关注丑,形成了否定自我和否定世界的两个基本审丑取向。他们描写丑的目的在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95.
20世纪初(1903~1915年),中国民营铁路迅速兴起,同时其衰败也异常迅速,可以用“进锐退速”来形容,尽管“退”具有被动性。这种“进锐退速”现象是值得深思的。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民营铁路在其发展中所受的多重影响以及探索如何更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现代旅游业已进入21世纪发展创新阶段,其旅游地理理论也获得了创新发展,具有创新实质的中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也早已启动。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21世纪中国旅游课程教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样面临着创新优化问题。为此必须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符合这一时代发展的总体走势。而且首先要求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并应在版式结构、内容体系、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优化。  相似文献   
997.
摘要:多元化的20世纪音乐为人们所反思:什么是音乐?怎么音乐?音乐为什么?音乐怎么了?任何声音、任何组织方式,不管是否表现什么、甚或什么声音也没有都可以构成音乐作品。这确实为音乐、为大众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我们的音乐理念。  相似文献   
998.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一部中国现代作家追求政治革命信仰的心灵发展史,中国现代作家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精英群体,他们以火热的青春激情和变革现实的叛逆勇气,造就了20世纪中国文学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也以执着的人生目的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中国现代文学涂抹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的身上,“诗人”与“战士”双重社会身份的完善结合,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即以崇高的艺术形式去承载神圣的政治使命,从而使百年中国文学形成了“实用性”与“战斗性”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999.
新世纪初中国旅行社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旅行社业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是加入WTO,外资旅行社将进入中国;第二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改变旅行社行业的经营方式和旅行的消费形式;第三是中国消费正迅速成熟,对旅行社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做出的选择越来越理性,中国旅行社业要在21世纪初获得较好的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景观。现代主义小说体现出寓言化特征。这种创作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影响显著,中国新世纪小说也强化了寓言化并产生不少典型文本。寓言本质是寓教于乐,寓言化小说的“教”与“乐”的内涵和表现更为丰富复杂,有独特的“叙述结构”。寓言化小说显示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自觉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