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11845篇
科学研究   663篇
各国文化   142篇
体育   820篇
综合类   1059篇
文化理论   108篇
信息传播   7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1252篇
  2013年   1285篇
  2012年   1469篇
  2011年   1392篇
  2010年   1116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1001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998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Within creative industries policy, two themes have been situated as central to the needs of the creative economy: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place 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delivering a better-equipped workforce. However, these themes have rarely overlapped in either policy thinking 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so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aspirations for young people. Using the findings from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media studies students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HE),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the perceived attributes of some locations may provide industry credibility and the promise of enhanced professional mobility. It examines the tangible and symbolic value of place within young people's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the links between place and education can influence the professional process, and how place shapes young people's perceptions of and opportunities for work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Finally, this research emphasises how current theories on creative industries policy and HE provision need to be extended to take greater account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attributes of localities can be used as a catalyst for individual professionalism amongst young people, and the ways in which certain places (mainly rural) may be disadvantaged in the current policy trajectory.  相似文献   
102.
对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若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揭示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与其所具有的游戏本质、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密不可分。2)育人目标窄化、育人主体导向偏失、人文精神缺乏导致了校园足球实施中教育本原的漠视;足球生存场域发生变化、工具化足球的演进、足球发展理念不定导致了校园畸形足球形态的盛行。研究认为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应把握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原则,强调顶层设计与实际需求相互适应的指导思想,以及打造生活化的校园足球实践活动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03.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目前高校普遍选择的非英语专业教材。基本上该教材能够体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且能够抓住社会热点。而该系列教材的读写教程的选材方面存在着某些不足,例如主题不一致,难易程度错位及因内容选材和习题带来的文化不安。  相似文献   
104.
Guided by the Common Ingroup Identity Model and Berry’s acculturation framework,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s that perception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cultural id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had on intergroup attitudes and stereotypes in the American–Chinese contact context. Serial mediation analyses with 10,000 bootstrap samples revealed that perceived English proficiency of a Chinese contact had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s on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toward Chinese through American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contact’s host and home culture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Perceived English proficiency had an indirect effect only on positive stereotypes through the Chinese contact’s perceived identification with home culture.  相似文献   
105.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传承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相关法律政策与广大民众的疏离,传播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意识淡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改善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重铸民众的主体认同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宣传传播途径,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6.
摘要:“互联网+”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建构和产业延伸关键词,“互联网+体育”逐渐形成。冬奥会申办的成功给我国冬季运动发展带来契机,但冬季项目尤其是冰球运动的文化根基和发展现状而言,我国与北美传统优势强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于上述背景和发展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例证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胡塞尔“视域”概念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借鉴北美冰球运动泛文化发展现状,提出适于我国“互联网+”和冬奥项目自身发展要求的拓延策略,最终提出3点建议,即群众参与的前提是政策助力,希望有关冬季项目政策能够出台更多有利于泛文化发展和全民普及的相关内容;媒体报道需更进一步加强,目前新闻类内容较多,文化类内容仍有待挖掘;借助产业链发展形态,促进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国际合作等交流接轨,实现全球化的文化传播样态和理念。  相似文献   
107.
《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是两部以长江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用镜头对现代中国进行审美观照与深情抒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08.
海城尚氏祭祖自清初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平南王尚可喜于晚年开始着手编著尚氏宗谱,定祖训,及至尚王逝世,宗祠、陵园逐渐修建,尚氏家族的祭祖仪式逐日发展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尚氏家祭仪式也有所损益,宗谱文化与社会更加契合融汇,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9.
摘要:镖局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术强势价值与功能的集中展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镖局文化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镖局是特殊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催生以及经济演化的结果,武术搏击护卫价值的强势显现是镖局的基本入世态势;镖局的产生具有地缘、尚武和诚信三个方面的社会文化属性,在运作模式上主要体现为宗族属性和关系属性;镖局与镖局文化的出现促使习武者职业选择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文化的扩布;促使崇尚强者、尚武精神与社会软性控制的文化元素在武术文化中进一步融入;在传统的道德伦理约束之下尚武、谦和、隐忍、诚信、无畏、正义、助人的镖局文化精神与武术文化精神相互融通;诚信教化、关系互动的社会属性与武术文化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110.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政治背景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常常面临诸如自我与他者的取舍、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等问题的纠结。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理性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上的困惑和症结,并寻求破解的良方。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得知利用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释疑、解惑。研究结论认为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为多角度认识和思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帮助,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决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