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教育   14300篇
科学研究   97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28篇
综合类   102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1185篇
  2013年   1820篇
  2012年   1747篇
  2011年   1697篇
  2010年   1141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1099篇
  2007年   1284篇
  2006年   1178篇
  2005年   954篇
  2004年   823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吴健  陈及治 《体育学刊》2005,12(5):98-100
阐述了课程管理体制的内涵、模式及发展方向.在分析了我国单一的集权型体育课程管理体制不足的基础上,从课程形态和课程管理两个方面对三级体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构建为实例具体说明这种三级管理,最后提出了实现三级体育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2.
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自我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钦漂 《体育学刊》2005,12(1):109-110
就培养学生参与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3.
对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学校体育等理论,并结合体育课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异同点,以及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认为在学校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强身健体作用的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脱胎于重视体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并与之并驾齐驱,20世纪加年代开始出现二者融合的趋势,新体育课程观应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育课程观。其理念对促进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5.
对高校体育课实行学分制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剖析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对高校体育课实行学分制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构想,提出了实施学分制的教育思想观;强调体育学力形成,并从改革课程单一模式化,向多样化发展;分级教学,分级评价和专项运动能力等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实施学分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46.
盛建英 《体育科技》2002,23(3):76-78
论述了我校体育课程建设实施的方案和改革措施 ,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7.
我国西北地区师范学院体育改革与发展状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英国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经验,我国西北地区师范学院的体育改革与发展应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8.
宁颂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416-417,419
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然而,就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而言,许多高校依然停留在“增强体质、培养‘三基’”的基础上。观念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是我们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49.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有其相应的特点和原则,应从3个方面入手做好开发期刊信息服务的工作。  相似文献   
50.
本文提出了衡量综合运输体系的三个效率标准,即货运弹性与货运强度标准、经济里程与平均运距标准和优势资源利用率标准;根据上述标准,作者在实证考察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效率的基础上,指出应当让运价即市场在运输方式的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从运价调整的依据、目标与方式几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