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4230篇
科学研究   5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62篇
综合类   29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和挫折的思想武器,因此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学校教育的高级目标,同时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可探索的途径。民办大学的人文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定的社会和个人责任感、积极的人生观等,提高学生就业乃至生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会议上的讲话也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比后分析,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加大实践课的比重,才能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来。  相似文献   
13.
浅议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几个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就业为导向的观念,树立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观念,树立大就业观念,树立安全教育第一的观念,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4.
家长、学校、高考和社会实际上在对每一个学生作同样的要求,导致有些学生(如尖子生)应有的负担并不足,而同样的负担则可能使有些学生(如成绩中下者)的心理承受力面临崩溃。我们的教育没有也无法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而设计,但每一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却驱使学校不得不逼迫每一个学生都做着同样的事、为着同样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开发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开发的状况入手,分析了这一新兴产业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经济效益,提出了开发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籍档案与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因“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层面也就日益成为社会评价各个高校的重要指标。管理和使用好毕业生的档案信息资料,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将隐藏的、静态的档案信息开发成系统的、有价值的和动态的档案信息,不仅对大中专的就业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势必为今后各级各类院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经历了起步期、迅速发展期和深化拓展期,并在理论研究、专业研究机构形成、成果交流与传播、实践反思和总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同时存在学理依据不足、概念模糊、构成要素不明、行动逻辑认识不足等问题。以量化考评为主的管理体系、凌乱而超负荷的教育要求、功利性的专业伦理、教师的工作惯性等现实障碍影响着教育智慧的生成及应用。深入推进我国教育智慧研究,需要加强元研究层面的反思,并重构教育智慧研究的方法论;应重视智慧教育背景下教育智慧研究的新课题,并加强对"卓越教师"教育智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working during higher education on academic progression, in terms of number of credits acquired by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Italy. We discuss different contrasting hypotheses on the role of employment during university on academic outcomes: the zero-sum perspective, the reconciliation thesis,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selection to work hypotheses. In the empirical part we analyze data from the Eurostudent survey, which collected data o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were enrolled in the academic year 2002/03,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ologna Process’. We use a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 considering work experience as an endogenous multinomial treat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ditional on observed covariates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school-related and university-related variables), there is a positive self-selection into employment, especially for low-intensity work. Traditiona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s show a penalty in academic progression only for high-intensity workers, but once accounted for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also the low-intensity work experience appears to negatively affect academic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力。阐释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形成了丰富的党群关系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的权力理论及思想。立足现实,文章从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完善践行马克思群众观制度机制、创新践行马克思群众观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创新运用马克思群众观。  相似文献   
20.
《普罗米修斯》2012,30(2):315-330
The contribution of employment in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to future employment growth in the US economy is estimated to be small. Much high technology employment is not professional work at all, but routine labour, and much of that performed by minority groups with few career opportunities. Most new jobs will occur in occupations requiring no more than secondary education. High technology may generate employment in other areas, but often low grade work performed in the “homework economy”. Appropriate education for employment in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in computer-related fields is not necessarily specialised and technical; high-quality general education is probably more important. Instrumental education, ignorant of the demands of high technology, and of the demands a modern economy makes upon high technology, is likely to be counter-productive. Commercial and technical success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learning and technical ski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