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023篇
科学研究   144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144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The two-electron reduc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represent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enable the green, mild and on-demand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Its practical viability, however, hin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lectrocatalysts, preferably composed of non-precious elements, to selectively expedite this reaction, particularly in acidic medium. Our study here introduces 2H-MoTe2 for the first time as the efficient non-precious-metal-based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acids. We show that exfoliated 2H-MoTe2 nanoflakes have high activity (onset overpotential ∼140 mV and large mass activity of 27 A g−1 at 0.4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 great selectivity (H2O2 percentage up to 93%) and decent stability in 0.5 M H2SO4.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evidence that the hig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2H-MoTe2 arise from the proper binding energies of HOO* and O* at its zigzag edges that jointly favor the two-electron reduction instead of the four-electron reduc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相似文献   
992.
993.
我国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台日本产的JVC9800小型数码摄像机对我国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菊、程晓燕、张小雨在2004年度内二次比赛和一次训练的专项技术动作进行定点、定焦距、高速拍摄,采用录像数字化数据平滑处理和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解析和辅助教学系统——Sbcas2软件解析以及体育统计等方法得到每名运动员过渡阶段运动学参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发现不同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的特征,为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关于P波到时的小波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P波的到时进行研究,采用了小波分析的方法,由于小波分析所固有的优于博氏变换的性质:即小波分析能对波的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有比较好的反映,这相对于博氏变换的只能够反映单独的频域特性或者单独的时域特性而言,采用小波分析更加能够保证波型的不失真,采用经过小波分析后得到的数据更加能够精确的满足计算所需.本文运用Daubechies的紧密支集的正交小波基对实际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以期能够对P波的到时进行自动识别.计算结果显示:对地震数据进行不同阶次的小波变换得到不同的结果,很明显可以看出不同阶次的小波变换所产生的结果有不同的时频特性,并且变换阶次越高,信号变换后得到的结果所反映的频率越低;对地震数据进行线性极化计算,可以得到明确的P波利时.  相似文献   
995.
对10名一级左右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重心水平速度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1)支撑阶段支撑腿膝关节最小角出现在垂直支撑以后;重心水平速度在着地后逐渐下降,在垂直阶段之前达到最小,而后逐渐增大;(2)髋关节的运动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短跑水平,髋关节的力量与柔韧性很大程度上决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支撑腿支撑阶段踝关节的运动学参数应成为评定运动员短跑技术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过分追求小腿的回摆速度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2006年与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6届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在犯规、越位、红、黄牌方面都比2002年世界杯多;运动员的主要犯规动作类型按顺序从过去的踢人、拉扯、冲撞、铲人、推人、绊摔变为铲人、推人、冲撞、绊摔、拉扯、踢人;犯规、越位的最高峰期分别从过去的30-45min、16~30min到0~15min、76~90min的时段转变;出示红牌比例最多的区域从过去的后场转变到中场;规则的修改减少了运动员在场上的严重犯规和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997.
高温超导体的超声衰减峰(以及声速的改变)和内耗峰已被广泛研究,形成的机理争论很大。争论的焦点是:这些力学耗散峰是由于磁通线扩散运动还是由于其它相变等原因。作者已在文献里概括出超声衰减两种类型:钟型(衰减较缓慢)属滞弹性弛豫与λ型(衰减较迅速),并且揭示相应的相结构及其特点。同时指出:在温度比超导临界温度低的情况下Pankert超声波与涡旋线相互钉扎机制较为适用,在温度较超导临界温度高的情况,涡旋线相变模型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998.
对两点支撑的概念、动作要领、技术分析以及如何教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9.
对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链球比赛前8名运动员进行动态立体拍摄,并运用爱捷运动录像测量分析系统对录像进行分析和数字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掷链球最后用力技术由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和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两部分构成;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开始时机应在链球摆过最后一圈高点处于方位角200°~230°范围内;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肩髋轴间夹角较小,链球与肩轴的夹角较大,链球加速距离缩短,导致链球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安秋  苏明  李雨  高中村 《冰雪运动》2007,29(4):12-15
有氧耐力素质对速滑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训练是一个相对长期和系统的过程,而要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多年冰上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冰期不同阶段的有氧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些观点与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