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615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87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for typical shoes and surfaces used in tennis, the relative role of the shoe and surface in providing cushioning during running. Five test surfaces ranging from concrete to artificial turf were selected, together with two shoe models. Impact absorbing ability was assessed mechanically using drop test procedures and biomechanically using peak magnitude and rate of loading of impact force and peak in-shoe pressure data at the lateral heel. Differences in biomechanical variables between shoe-surface combination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two-way ANOVA (p < 0.05). Mechanical test results were found to rank the surfaces in the same order regardless of the shoe model, suggesting that the surface is influential in providing cushioning. However, for all mechanical and biomechanical (p < 0.05) variables representing impact absorbing abil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hoes was markedly greater th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rfaces. The peak heel pressure data were found to rank the surfaces in the same order as the mechanical tests, while impact force data were not as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in surface. Correlations between mechanical and biomechanical impact absorption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esting the shoe-surface combination in mechanical tests, rather than the surface alone. In conclusion, mechanical testing of the shoe-surface combination was found to provide a strong predictor of the impact absorbing ability during running if pressure data were used. In addition, for typical shoe-surface combinations in tennis, the shoe was found to have more potential than the surface to influence impact loading during running. Finally, in-shoe pressure data were found to be more sensitive than force plate data to changes in material cushioning.  相似文献   
32.
对法律事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我们的法律事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在法律类课程教学中,遵循上述原则和思路并结合法律课程的特点,我认为应该采取以法条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法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和"诊所式"教学等形式。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33.
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侦查人员作证方式有两种:一为书面作证;二为出庭作证。理论上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更具有当然性。相关立法规定表明立法者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诉讼价值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然而对北大法宝中公开的10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只有接近三成的排除非法证据案件有侦查人员作证;书面证言适用率高于出庭作证;在现有情况下,侦查人员出庭对采信证据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发现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受限的原因是控、辩、审三方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都持消极态度,这是由他们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34.
句子缩词是网络中萌芽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是缩略词的一种。句子缩词以四字格居多,词中每个字均为单字词,并且至少有一个语素为动词,但缩略词大多语义不明确。我们认为,缩略词与原句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通过激活扩散模型和语法生成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映射关系,并说明句子缩词的认知过程。此外,我们认为句子缩词的认知限制主要来自激活扩散程度强弱和认知范围大小。  相似文献   
35.
针对我国旅游景区第二轮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高潮中,在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面出现的矛盾与误区,本文提出了旅游资源"低强度硬开发、高强度软开发与高强度保护"的理念。旅游景区景物、交通、接待服务类土木工程硬开发越少越好,景观美、景物文化内涵、景区整体氛围等软开发越多越好。实施旅游资源高强度保护要点为:坚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重视发挥政府规制作用,正确把握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合理"度",积极鼓励与支持公众参与,正确引导游客消费。  相似文献   
36.
模拟法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彰显了其独特的功能,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此种实践教学方法仅拘泥于固有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对其功能的延伸。因此,本文基于对传统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功能的梳理和分析,欲构筑新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法学实践能力,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卓越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37.
矿井粉尘能够引起瓦斯粉尘爆炸以及矿山工作人员的尘肺、矽肺职业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健康。经实践证明煤层注水是降低粉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针对我国存在的大量低渗透性硬煤层注水效果差这一事实,本文以提高低渗透性硬煤层注水效果为目的对低渗透性硬煤层注水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优秀女子网球选手红土单打比赛相持阶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持阶段的技战术主要体现在扩大进攻优势、攻防转换和被动防守三个方面;在比赛相持阶段,运动员在加强进攻的同时,减少非受迫性失误,提高攻防转换能力,是提高得分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
著名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在《宫廷社会》一书中阐述了历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只有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结合起来才是理想的研究方法。因此他以“构型”理论探讨了西欧尤其是法国宫廷社会的形成过程,奠定了其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并在西方学术界最早专门探讨了西欧的宫廷社会。  相似文献   
40.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发球技术环节制胜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一发得分率和二发得分率是比赛胜负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