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80篇
教育   2577篇
科学研究   100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25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界面反应已成为界面自组装构筑的一个重要反应方面.从自组装膜的形成及自组装膜的气相、液相、膜上分子交联反应以及膜表面大分子寡聚体的设计组装等几个方面的表面反应对近年来自组装膜构筑方面的进展予以分析和综述.引用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82.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3.
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较快的结果促使城镇扩展迅速。该文利用90年代1:10×104全国资源环境数据库提取的城镇用地动态变化信息,利用城镇用地扩展指数对全国城镇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对各省级单位城镇用地扩张、城镇用地扩展占用耕地、城镇用地扩展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扩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四川盆地等大都市地区;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四川、浙江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全国城镇扩展面积的66.7%,城镇用地扩展占用耕地占全国的66.53%。从城镇用地扩展的来源可以看出,多数地区城镇用地扩展以占用耕地为主。西北地区城镇用地占用草地资源较多,东北及南方地区占用林地资源较多。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城镇用地扩展来源多元化,城镇扩展使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被兼并到城镇中去。国家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同时,应加强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引导,促使其在既有的城乡居民点用地及独立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1990~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分析,运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统计了各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990~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程度大幅度提升,增加了43.22个百分点,但土地利用程度分布格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及其变化率均大于0,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在自然条件的限制下,区域内部土地利用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5.
从山区至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在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相互转换,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水资源的主要特点,直接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变化。随着和水利用率不断提高,减少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泉水量削减,甚至枯竭,迫使泉灌区边城井灌。这在水资源西藏高原、森林资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为解决中国日益短缺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自1997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猛烈趋势仍缺乏有效的调控。基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新视角和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和构成分析,提出了反映耕地总体产出能力的标准系数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耕地面积,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耕地统计面积和标准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重新考察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状况,并据此提出了实现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7.
郑华玉  沈镭 《资源科学》2007,29(4):152-1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口高峰年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提出了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耕地占补平衡。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评价衡量标准,从而使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耕地质量检验机制已成为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本文根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方法,结合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连州市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体系及测算方法,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enhancing pyruvic acid production by Torulopsis glabrata TP19. In the first step of optimization, with Plackett-Burman design, ammonium sulfate, glucose and nicotinic acid were found to b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pyruvic acid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In the second step, a 23 full factoria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and RSM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each significant variable. A second-order polynomial was determined by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optimum values for the critical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ammonium sulfate 0.7498 (10.75 g/L), glucose 0.9383 (109.38 g/L) and nicotinic acid 0.3633 (7.86 mg/L) with a predicted value of maximum pyruvic acid production of 42.2 g/L.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practical pyruvic acid production was 42.4 g/L.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 was 0.9483, which ensures adequate credibility of the model. By scaling up fermentation from flask to jar fermentor, we obtained promis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89.
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利用以"3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管理和区域规划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3S"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从其技术方面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预测"3S"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川陕苏区的创建、发展与党在土地革命中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究其成功之道,在于党依据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眼群众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土地政策,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土地诉求,同时还重视生存。立足发展,使群众的利益在发展中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