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2篇
综合类   8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从壁画艺术中产生的美感,去论证其历史的渊源,了解历史的渊源,反过来再去创造美妙的瞬间.让艺术凝结历史,让艺术生命永存.  相似文献   
92.
论体育教育舞蹈课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走访多位专家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课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提出了建议 ,以期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采用文化学、社会学和逻辑学相关研究方法,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遂溪醒獅文化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认为,遂溪醒獅文化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彰显大国文化自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基于此,研究还深入分析了遂溪醒狮文化的传承路径,认为准确定位、专事专管、与时俱进、科技引领是实现遂溪醒獅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第十一届大学生舞龙舞獅锦标赛中北獅运动员竞赛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探寻影响北獅难度动作完成的因素,发现影响因素有心理因素、技术因素身体素质因素、比赛场地因素、比赛道具因素、天气因素、出场顺序。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以下措施:在训练中提升难度动作的完成率、加强难度动作的编排合理性、注重心理训练、提前磨合方桌、服装、道具等,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旨在为促进舞獅运动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5.
东盟区域龙狮运动传播过程中伦理困境的解决是促进龙狮运动在国际上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传播者的行为瓶颈问题,应从提高传播者的道德意识做起;面对传播媒介沦陷的问题,应注意龙狮运动传播媒介作用的正确发挥;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应促进各国文化的融合;面对受众对龙狮运动的误解,应扩大对龙狮运动的正面宣传。深入解决龙狮运动传播的伦理困境,加快龙狮文化的国际传播脚步。  相似文献   
9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对“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在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以及身体形态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广场舞开展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场舞健身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我国的广场舞突发事件应对还显得非常滞后,广场舞健身者自身的健康意识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暴恐事件、踩踏、交通事故等外部安全威胁、自然因素和人际冲突等安全威胁为我国的广场舞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因此,应该从提高健身意识,加强医务监督;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应对能力、关注自然因素,降低健身风险、提高健身自觉性,做到文明健身、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促进广场舞的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集整理,结合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的活动,以及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巴人与武当山武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巴人密切相关,巴人在武当山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
佤族舞蹈是中国民族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历史沉淀深厚,具有多元化特征和诸种社会功能。佤族人民常用它来记忆祖先的历史,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传授生产生活知识,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及其商业化演出。因此,只要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就能使这项稀有度极高的民族化资源转化为财富,为佤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以基本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和民族民间舞风格特色训练为主体内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体训为主,配合授知,注重实用,突出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