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483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71篇
综合类   14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出现了一类被纯粹美化的男性形象。他们不同程度被赋予了神圣、神明的色彩,是成长女性仰望、迷恋的对象。这些被美化的男性形象实际反映了女性主体性的内在匮乏和对于自我生命认同的缺失。  相似文献   
72.
Perceived competence is a key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 of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urs in adolescents, and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class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levels of perceived physical competence, enjoyment and effort in class, focusing on gender and class‐type differences. Participants were 546 adolescents (289 males, 257 females) who were in same‐sex or coedu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he Hierarchical Physical Competence Scale (HPCS) and questionnaire measures of enjoyment and effort in class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perceptions. Results of 2 × 2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MANOVA)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physical competence, enjoyment and effort in classes differed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class type, but these differences must be viewed in light of strong interaction effects. That is, female students reported more positive and adaptive perceptions in same‐sex classes and were more affected by class type than were male students.  相似文献   
73.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荒原蚁丘》女主人公比阿特丽丝的形象进行深入探讨,以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成长背后的隐痛,展示她对本土文化中各种形式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警惕与批判;同时揭示出非洲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面临的种种话语诱惑与陷阱,并挖掘比阿特丽丝在复杂语境下突围的希望。  相似文献   
74.
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比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陆春龙与董栋813〈空中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813〈,屈体姿势形成是在第一个180°转体后,当翻转360°时身体迅速打开,展体结束时腾空高度接近最高高度,随后翻转和转体同时进行转体的速度比翻转的速度快,第一个180°转体动量距来自双臂急剧摆动产生,后面540°转体动量距来髋关节的屈伸产生。  相似文献   
7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时参加2010年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预赛前16名运动员和决赛8名运动员40套动作的飞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行时间是指按照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要求,用电子计时仪器准确记录的,运动员连续完成10个翻转动作的腾空时间;引入飞行时间对运动员名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预赛前16名运动员的影响率达到81.3%,对决赛运动员的影响率达到62.5%;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的飞行时间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各套动作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运动员存在比赛中发挥不稳定的缺点.教练员、运动员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确保成套动作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各套动作的飞行时间,科学、合理地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的难度、动作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各套动作成绩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6.
吴强  黄伟兰 《体育科技》2011,32(3):50-52,59
通过脚斗士的官方网站、千龙网等网站,运用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研究法对2009年第1期男子脚斗王擂台挑战赛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选手所运用的技术非常局限,技术得分手段主要集中在下压、顶撞、上挑与躲闪等技术上;曹敏之所以能够获得脚斗王的新擂主,这与他在比赛中充分根据每一位比赛选手身体活动能力、技术与战术运用的特点,及时调整自身的技战术配合策略是分不开的;通过分析曹敏及其他选手比赛技战术运用的有效规律,为脚斗士项目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7.
自动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不需意识努力、注意分配和有意控制在阈下知觉中自动有效地调节情绪。自动情绪调节强有力地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却较少受到关注。研究采用内隐联结测验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自动情绪调节对男子足球运动员愤怒和竞赛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动情绪调节可以显著地抑制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愤怒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建议教练员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自动情绪调节能力,以便于运动员能自动抑制竞赛中负性刺激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从而自动避免发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78.
周英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104-106,117
文章通过对中关篮球运动员身高的比较发现:我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家男篮,但我国CBA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却低于美国NBA篮球运动员。在二十一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篮球运动根据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在实践中贯彻“快速、灵活、准确”的指导方针。“以小打大”的训练指导思想,是1981年全国篮球工作会议即“杭州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篮球运动三十多年发展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79.
为提高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模型及主导因素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方面,我国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差异是导致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水平落后世界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利用高速摄像与测力台(Kistler)同步测试的方法,对山东省5名64公斤级男子拳击运动员直拳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发现山东省运动员直拳技术基本符合理论要求;拳速比世界优秀拳击运动员小;躲闪速度不够快;出前直拳时髋转动幅度较小;出后直拳时蹬地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