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112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98篇
综合类   13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北京奥运会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发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实现竞技体育人才队伍法制建设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目标体系之一。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法治环境从内部优势和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通过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从中长期竞技体育人才立法规划的制定、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以及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化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法治环境可供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名片已经被世人所接受,武术深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处处体现着古老民族的优秀智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术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文化的影响,在武术修炼过程中,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师法自然的学习观、拳道合一的修炼观较为突出的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3.
理论界有一代表性的观点——人治是中国的特征,原因在于“中国的‘普遍物’并不成为至高无上的神圣法则”,不适用于中国传统社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是中国社会中至高无上的法则。今日中国社会应是德法协治的时代,或曰是贤人政治与法治并存的时代。贤人治理不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贤人治理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而且高度的法治社会需要贤人政治过渡。处理好两种治理模式,有助于中国社会平稳地向高度法治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15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础,也是任何具体社会形态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人——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自觉能动性决定了社会具体结构的建构性。劳动实践的“物质变换”在自然规律的作用及其未来理想社会的特征上都强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5.
前现代社会虽然高度重视人,但由于片面重视精神而忽视了物质方面,导致对于人的否定。现代针对前现代的弊端,试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两个方面相对应,现代性在起源意义上也包含了神圣性与世俗性两个方面。然而由于现代性对前现代的弊端矫枉过正,过分重视前现代所忽视的物质方面,而人的精神方面却被遗忘了,从而最终使人与上帝一道消逝了。  相似文献   
156.
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文化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众相信,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达到“绝地天通”,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目的。四季和生命是合而为一的,而四季就是天地精神的最好体现者,人们在四季中的民俗活动也都体现了与自然生命盛衰的协调与和谐交融,即“天人合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7.
莎士比亚笔下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她们改装目的有“防御”和“进攻”两种:防御男人对她们贞操的破坏;攻入男性把守的社会建功立业。“女扮男装”后她们有的能自觉按照男人的行为标准去做,以进一步契合男人身份,而有的只是套上了男性的服装,做的还是原来的那个“她”。在她们不同的目的后面掩藏着共同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8.
实验剧《野人》被誉为“生态戏剧的经典之作”。除了作品中描写的洪水、旱灾、森林被伐、物种灭绝等灾难外,与剧情、场景、道具等创作要素一样,该剧的人物塑造也服务于生态主题,主人公不被理解的遭遇、人物形象的分门别类、不同行为方式的对比,这些都形象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态问题的复杂陛、严重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59.
我国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角色冲突与选择困惑,面对这一问题,教育作为控塑女性的重要手段也陷入了迷茫状态而不知何去何从。传统教育有利于培养女性特质,男女都一样的教育有助于女性的自立自强,但却都不能满足女性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当今教育应如何选择发展方向?角色冲突的产生,与公私两大领域的性别化区分存在重要关联。因此,使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融合,实施性另0敏感教育,培养双性共生的“完整人”是当前以及未来女性教育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0.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浪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使她未能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