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334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耦合协调度、熵值加权法、相对价格法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创新投入、产出和协同三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显著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细分维度来看,市场分割对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大于创新协同,而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明显;市场分割的抑制效应主要通过锁定市场需求规模、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的;此外,随着区域创新能力由条件分布的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其抑制效应呈现先强化后弱化的倒“U”型趋势;进一步地,地区特征对于两者之间关系表现出显著异质性效应,在技术市场发达、金融发展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负向影响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2.
刘丽  孙炜琳  姜茜  黄圣男 《资源科学》2022,44(5):1051-1065
准确评估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探寻政策影响机理是科学制定畜禽养殖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政策对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①自2014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环境政策有助于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②一系列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削弱作用存在主体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环境政策在初始污染水平较高的省份、畜牧大省以及东部省份的影响效应较为明显,在初始污染水平较低的省份、非畜牧大省以及中西部省份的影响效应不明显;③环境政策实施使得养殖总体规模下降、规模化程度提升以及养殖结构调整,进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而环境政策虽然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但难以进一步起到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作用。据此提出要提高中国畜禽养殖环境政策的政策效率,需要进一步以差异化政策促进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的协调防治,挖掘规模化养殖、技术进步在污染防治中的作用,此外要高度重视生猪养殖污染防治问题。本文不仅为畜禽养殖环境政策优化调整提供定量化参考,还为推进适度规模化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刘妍  赵晶  李晨 《资源科学》2022,44(6):1091-1104
在全球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的影响已渗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正确认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环境风险对“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非对称传导效应视角,采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PU在长短期对碳排放的对称与非对称影响,并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展开异质性分析,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EPU上升、下降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EPU对碳排放短期存在非对称影响,长期存在对称影响。在短期,EPU上升显著影响碳排放,而EPU下降对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在长期,两者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EPU下降促进碳排放。②EPU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在短期,EPU变化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对中、西部地区作用显著,并表现出非对称影响;在长期,东部地区仅有EPU下降会增加碳排放,中、西部地区EPU与碳排放呈现负相关的线性关系。③碳排放在不同区域受到EPU冲击后的调整速度不同,东部地区的自我调节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能更迅速地调整并稳定碳排放水平。④EPU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效应表现,EPU上升通过抑制经济增长活力导致碳排放降低,EPU下降通过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碳排放增加。未来,政府应审慎调整经济政策,健全和完善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并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4.
民事审判权是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权力,担负着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纠纷的功能,主要包括审理权和裁判权两个方面。在基层法院的民事案件审判工作中,可以发现,民事审判权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尤其是调解、简易程序等方面,有其优势但也暴露出种种缺陷。因此,分析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权并提出相关建议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5.
探讨我国高水平手球队凝聚力是否对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员角色投入与运动员满意度具有中介作用。赛前使用群体环境问卷对160名参加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凝聚力测试,赛后使用运动领导行为量表、运动员角色投入问卷、运动员满意度问卷对上述运动员进行了测试。运用Baron和Kenny(1986)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凝聚力的中介作用给予检验。结果表明,运动员所知觉到的领导行为和角色投入对团队成绩满意度、团队一致满意度影响显著,但该影响由于凝聚力的加入而变小或变得不显著。说明凝聚力对领导行为、角色投入与团队成绩满意度、团队一致性满意度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6.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social-educational theorization of the early Soviet psychologist L. S. Vygotsky (1896–1934) in the light of 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ve globalization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Vygotsky proposed four “genetic domains” for investigating higher cognitive processes: the phylogenetic (humans undergoing natural evolution), the cultural-historical (social activity of humans), the ontogenetic (individual lifespan), and the microgenetic (immediate events). Vygotskian sociocultural theory is widely used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especially Vygotsky’s notion of mediated development via tools and signs. Since Vygotsky, communicative globalization has transformed educational potentials. Nevertheless, provided adjustments are made to Vygotsky’s genetic method to incorporate time-space compression, the mutual presence of the genetic domains, and the glonacal heuristic, Vygotskian theory continues to be useful in socially-situated investigations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opens another way into the global, for exampl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global mediation in learning.  相似文献   
27.
28.
农村纠纷调解机制嵌入在乡村治理实践的结构性变迁之中,并随着乡村治理逻辑的演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对浙东先锋村纠纷调解实践变迁的政治人类学考察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日益彰显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开始更多地使用策略性调解手段,放弃了对地方性文化共识中纠纷调解规范的严格遵守,而且纠纷调解越来越重视暂时性"息讼"协议的达成,其实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发展态势。后税费时代,富人当政之后的农村纠纷调解仍然存在类似的问题,治理权力严重受限的农村基层组织不得不采取以现代法律为内在基准,以面子、人情和金钱等可控资源为策略性调解手段的办法来解决村民纠纷。而农村纠纷调解的依附性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提出了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29.
基于文献分析,提出了以变革型领导为中介变量的科研项目负责人胜任特征与领导有效性之间的中介作用假设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因素分析技术对281名优秀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研项目负责人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三个维度,即领导性胜任特征、研究性胜任特征和管理性胜任特征;而后采用多元分层回归与路径分析技术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30.
李煜阳  陆迁  贾彬  刘戴娆 《资源科学》2021,43(6):1088-1098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下,黄土高原农户在时间禀赋恒定条件下的劳动力配置逐渐成为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关系对于提高技术采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区1197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主要考察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行为及时间长短对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逐步检验法,检验了农户参与集体行动对外出务工影响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用。但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延长,农户对农业收入依赖性降低,削弱了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的采取。②农户参与村集体行动是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渠道之一,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证实了集体行动模式在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推广中的价值。此外,农业经营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与农户家庭的邻里互助、技术改善认知以及政府的技术推广活动均对农户的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不仅提供了劳动力转移趋势下水土保持技术扩散的研究证据,对健全村集体行动以促进技术采用也具备一定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