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9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教育   5117篇
科学研究   80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1646篇
综合类   1025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3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644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大学知识现代性的四个重要面向。高深学问由原来的整体性、非世俗化与自由的知识转化为分科、世俗性、功利性知识,是国家民族之间生存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民族国家的构建是大学知识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学问体制与国家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互动对大学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王飞跃的《国粹精点》是2006年底出现在当代诗坛的一种新诗文本,它与古诗原典形成互文写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其互文性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古诗原典与新文本的文体建构关系,剖析二者间的五种组成形式及古诗原典的功能作用,有助于解读诗歌的多重意蕴,思考当代诗歌创作者如何利用古代诗歌话语资源,保持个性化的创作.  相似文献   
993.
蒙古族服饰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应当通过全国性的综合立法,加强对包括蒙古族服饰艺术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并明确其立法原则和保护制度,同时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制度来解决蒙古族服饰艺术私法保护的困境。  相似文献   
994.
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家利益一直是驱使各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所要考虑的首要目标。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利益理论受到冲击。如何认识国家利益,如何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成为今天国际行为体进行国际活动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5.
英国第三学段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按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有统一的要求,在教科书的开发和使用上通过市场实行多样化,与我国的一纲多本有较多的共同性。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学校地理从教授传统的区域地理过渡到围绕专题组织教学,突出概念学习和技能训练。教科书编排方式多样,配有较多图像。  相似文献   
996.
针对高等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未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可模拟实际工业检测分类装置的运动控制教学平台。该平台不但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的工业场景,实现基本的运动控制功能,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运动控制教学平台既可用于随堂常规实践,也可用于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真正适应于社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的民族极富艺术才华,中国苗族、侗族的刺绣、蜡染、织锦在中国南方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中享有盛名。为深入探究中国民族服饰工艺,从而促进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作者以《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为课题,以苗族、侗族为例,以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必然性为出发点,从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相关概述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即积极学习中国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998.
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全面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两个主渠道作用;加强军事学科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建设,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不断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99.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link between Zionism and the latent racism prevalent in Israeli society. As a result of these studies,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Israeli citizens (and non-citizens) are exposed to a singl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narrative. Such a narrative is intentionally designed to strengthen the emergent ethno-national character of Israeli democracy. This study examines a selection of Jewish–Israeli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in Israeli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civics classrooms, and the institutionalized racism that they encounter both within the textbooks and from their students. I will demonstrate that these reflections are examples of negotiating dilemmatic spaces, resulting from the unique ‘structural conditions and relations to everyday practices’ that Israeli educators must face. Israeli teachers must mediate the curricular materials vis-à-vis the degrees of freedom they are provided to teach counter-historical narratives and their own emotional responses to both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s and their students’ reactions to the dominant national narrative presented therein.  相似文献   
1000.
The link between formal educ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attachmen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Yet, research on teachers’ national attachment is still relatively rare.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obtained from 281 Berlin and London state second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variate model in which no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levels of national pride and levels of supranational attachment represent predictors of national attachment. The resp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es reveal striking cross‐national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the individual and joint explanatory impact of these predictors. Other findings concern cor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notions of Britishness/Germanness and levels of national attach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and supranational attachment, and associations between national pride and national attach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