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9篇
教育   435篇
科学研究   40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07年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所获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托比特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效率评价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中东部义务教育生产效率并不理想,学校办学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不同地区、城乡、教育阶段以及类型的学校都存在效率差异;(3)政府对学校的管理程度和校际间的竞争氛围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为职业院校有效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良好的平台.结合淮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结构特点及学校检验专业特点,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寻求企业支持,共同建立医学检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对外服务企业化、人力资源共享化、课程开发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技能内容综合化、训练程序"三习化"等运行机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3.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践,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双重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路径.但在几大要素的集约和组织者的选择、基础设施等方面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困难.以协会作组织者,政府、公司、农户协调一致,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配置效能,应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4.
卡多话是哈尼族卡多支系人所说的一种语言,属于哈尼语碧卡方言,其使用人口约有18万。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卡多话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趋势。围绕卡多话的衰退现象,从语言使用的现状、词汇能力以及语言本体的衰退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证和揭示卡多话衰退的现状,并探究其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郭卫香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9-247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本研究采用松弛模型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H-H)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L-L)省份多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6.
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布,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高不发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本文用对2001-2017年广东省21地市的面板数据做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可通过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来缩小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7.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规模逐年壮大,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中介服务逐步向全链条创新服务转变,发展趋势不断往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国际化转变,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适应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生产力中心系统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亟需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推进生产力体系的创新发展,作为其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经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28.
全球原镁需求预测及中国合理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艳飞  张艳  于汶加  刘璇 《资源科学》2015,37(5):1047-1058
镁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材料。本文运用部门分析预测法,对中国、北美、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原镁消费历史和未来原镁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5年全球原镁消费将持续增长,2020年、2030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4万t和303万t;较目前增加1.87倍和2.72倍;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原镁需求的主要地区,2020年和2030年其需求全球占比将分别达到58.38%和68.97%;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原镁需求的拉动者,2013-2030年全球原镁需求增量的78.50%将来自中国。以全球需求为基础,结合全球一次和二次资源供应现状及未来趋势,针对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提出2020年和2030年,中国原镁合理产能分别为107~130万t和203~247万t。建议国家应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中国原镁生产和利用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9.
中国三大经济圈碳生产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如银  邵天翔 《资源科学》2015,37(6):1249-1257
本文解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1997-2012年的碳生产率,并将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效率、能源排放比率和产业结构三方面。结果表明,珠三角碳生产率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且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2年京津冀的碳生产率仅为长三角的42%、珠三角的34%。三地区碳生产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提高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能源效率因素的作用偏小,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珠三角能源排放比率因素对碳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小,贡献率仅为3.96%;京津冀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明显,贡献率为8.02%。从产业部门看,第二产业对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对碳生产率存在微弱的抑制作用,第三产业低碳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0.
基于Malmquist TFP指数的中国高校科研生产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lmquist TFP指数能够较好地测度高校科研活动的生产绩效,而且有助于探讨这种绩效演变的源泉。以数据包络分析法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来确定高校科研活动的生产前沿,改善这一分析框架,并以2003-2007年间中国各省的高校科研活动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表明:在我国各省的高校科研活动中,普遍低下的技术效率总体上呈恶化趋势,但也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技术水平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逐步放慢的提高过程;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大的省际差距,但此差距在逐步缩小;技术进步是高校改善科研绩效的主要原因,而其恶化的根源在于技术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