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735篇
科学研究   128篇
体育   441篇
综合类   220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31.
CFG桩复合地基具有变形模量高、承载力提高幅度大等特点,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桩体材料配比,改变桩体直径、桩长、桩距、垫层厚度等设计参数,使承载力提高以达到设计要求。其中,褥垫层有协调桩和桩间土变形的能力,使得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一般工程中取10~30c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2.
岩土工程师们不仅经常要评估已有桩基在侧向土体运动条件下的响应特性,而且经常要设计抗滑桩以加固不稳定不安全的边坡或阻止有可能坍滑的山体。在很多工程实例中,工程桩常常在土层侧向位移作用下工作,导致桩体弯矩和挠度过大,使相邻桩基产生水平偏位,从而引起上部码头、桥梁及工业厂房等结构功能失效或引发事故。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在这些条件下现有的各种被动桩土压力理论、试验成果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在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被动桩的变形机理与性状。  相似文献   
33.
交流负载线的作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交流负载线的内涵出发,引出了作交流负载线的直接法,将交流负载线的常用作法归结为斜率法,并对两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4.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在被冲击物的水平方向上施加冲击物的重力来计算动荷因数。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平静荷载的施加对冲击问题的影响,推导出水平冲击问题求解的通用公式,证明水平冲击问题与静荷载的施加方式及大小无关。若采用动荷因数法,需选择冲击物自身重力作为被冲击物的水平静载,才可得到教材中的结果。结合国外材料力学教材,介绍了水平冲击问题的另一种求解方法,拓宽了读者求解水平冲击的思路,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5.
重点介绍使用万用表测量双向可控硅输出电压波形对称性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为解决异步电动机重载起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80C196KC DSP为控制技术的交-交变频系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具有起动电流小、启动转矩大、启动平滑、运行稳定、控制效果好的特点,详细阐述系统主电路及控制部分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7.
运用"投入量假设"的理论,对翻译活动和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考查翻译活动对二语词汇习得的作用与价值。82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参与了这项实验。在阅读完一篇含有目标词的文章后,他们中的一半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练习,另一半做英汉互译练习。对受试者进行的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测试的结果表明,翻译练习能够促成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而且,相对于阅读后做理解题及填空题,翻译练习能够获得更佳的词汇习得效果,尤其在词汇的产出性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38.
从理论方面,对国内外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的各向异性研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指出在理论方面,应当对屈服面方程采用应力分量表示的模型在三维空间里进行屈服面性状的描述,同时考虑不同加载方向下屈服面的变化特性以及旋转硬化的问题,并应开展对加载方向变化时土体屈服面变化特性的实验研究及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39.
结合同煤集团四台沟电气化铁路110 kv牵引变电所及接触网供电设备故障跳闸率对煤矿电气化铁路定量装车点的接触网设备结构及污染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出了提高重污区接触网设备绝缘性能的技改方法,并附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Virtual reality (VR) is predicted to create a paradigm shift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ut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of its educational valu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adding immersive VR to virtual learning simulations,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rinciples of multimedia learning generalize to immersive VR. Furthermor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was used to obtain a direct measure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during learning. A sample of 52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 2 × 2 experimental cross-panel design wherein students learned from a science simulation via a desktop display (PC) or a head-mounted display (VR); and the simulations contained on-screen text or on-screen text with narration. Across both text versions, students reported being more present in the VR condition (d = 1.30); but they learned less (d = 0.80), a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gnitive load based on the EEG measure (d = 0.59). In spite of its motivating properties (as reflected in presence ratings), learning science in VR may overload and distract the learner (as reflected in EEG measures of cognitive load), resulting in less opportunity to build learning outcomes (as reflected in poorer learning outcome tes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