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梁宗岱认为,中国纯诗是一个由声、色、义同时启示的世界,是天籁之声,是一株元气浑全的妙笔生花.它与自然天宇相融合,拥有一种超乎文字之上的意境或表现.它最充分地运用了想象力,它的生命之树生长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里.宇宙意识、象征之道、音乐的灵魂,是中国纯诗最本质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22.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吸引了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他以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魔幻般的世界,使拉美19世纪的历史进程如哈哈镜中的影象,夸张而真实地得以反映,体现出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从符号及艺术符号入手,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的主要元素与符号和艺术符号的关系,以及将它们进一步符号化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论述了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力图将中国传统的艺术符号进一步符号化,为中国现代的室内设计提供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的思考方向,使中国现代室内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24.
红色旅游是中国国情下产生、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其文化软实力已在实践中呈现出显著的效果。文章从民族精神的标举、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认识和国家向心力的凝聚等方面探讨了红色旅游的文化软实力问题,并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红色旅游文化软实力的表征力,剖析旅游者心理需求的符号化特征,分析红色旅游“场所精神”的符号化问题,建构红色旅游产品符号系统。提出红色旅游品牌文本符号的建立与开发,以及红色旅游创新的符号化思考。  相似文献   
25.
假扮游戏伴随着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而发展,儿童只有具备必要的认知技能才能参与假扮游戏.与假扮游戏有关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参照、解读意图、现实与假扮世界分离、符号化假扮、角色扮演等.假扮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关长平  文倩 《海外英语》2012,(12):200-201
The Road Not Taken is one of the Frost’ s classic poems in the collection Mountain Interval.The poem betrays the poet’ s deep thought about life philosophy and helplessness towards re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nt,metaphor,image etc.the writing skills and significant connot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help reader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is poem as well as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the author employed to elaborate the life wisdom through image and common settings.  相似文献   
27.
命题符号化是离散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看似简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常常犯错,甚至经典教材配套用书也存在一些错误.针对这一教学难题,分析出错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解决命题符号化问题的三种方法:真值表法、类比法和平衡主谓法.  相似文献   
28.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位作家,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人物。他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定型"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很大。文章重点讨论刘长卿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及意义,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从中看到刘长卿在情景交融上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9.
萧红的《生死场》中写出了一群人在乡村中动物式的无意识生活,他们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动物的"本我"生存,被本能的欲望和需求所驱使,无论是亲人还是夫妻之间,他们都在人的文明之外呈现非人的状态。作品中的人物生命意识很淡漠,于是作者尽力地用死去唤醒活着的人,妄图给他们还原一个"人"的称谓,但最终却将生写成了死,让生命在死亡紧紧的跟随中遗失。作为经历了太多坎坷的女性,萧红看到女人的平面存在是因为男人首先将女人当成工具当成符号来对待,于是她将男人也最终符号化,抹平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而生命也因为生的缺失和死的绝对存在变成了一种符号,最终人也变成了符号。  相似文献   
30.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 ,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 ,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 ,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 ,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 ,使作品充满着对有限的超越 ,对无限的神往。主要分析并探讨这部小说及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