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855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川东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浓郁的村落传统体育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对川东村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进行符号学透析.以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初期、改革中期为序,对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嬗变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发展困境集中在:传统经济结构断裂、组织功能不健全、劳动力人口的迁徙、现代文化的侵袭等方面.研究一并提出包含村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生态园模式的救赎机制.  相似文献   
72.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73.
结合贵州实际,以丹寨石桥古法造纸为例,分析其生产性保护现状,探讨石桥村怎样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古法造纸手工艺有效保护和传承方式,为贵州省民族手工艺生产性保护提供可行范式。  相似文献   
74.
文化生态是指人类的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考察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可以加深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整体理解。文章透过荡里姚宗族的地理位置、村落镜像、宗族变迁、傩戏传承、演出场地、舞台装置、砌末道具等问题,对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跳傩相关事象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池州傩文化与宗族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5.
保山傣族“大鼓舞”是保山市芒宽乡所独有的民间舞蹈,对其起源和历史发展的探析,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认识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6.
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但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活动缺乏分析和指导,主要表现为岗位活动缺乏系统化描述、具体化描述和规范化描述。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与103位优秀村官访谈,设计出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政务、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团队、规划职业发展等五个核心岗位活动标准,并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构建了大学生村官培训与职业成长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7.
丹巴县中路乡是嘉绒藏族聚居地之一,其民族民间音乐是嘉绒藏族音乐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通过对中路乡的实地走访调查,从当地音乐的原生分类入手,对中路乡现存的民族民间音乐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8.
"旧宅基地"的流转与退出是实现中小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关键,而这种具有"福利性与社会保障功能"和"无偿、无限期使用集体土地"法律属性的农村宅基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只具有"霍布森选择"的单向退出途径,因此,必须在以"民众利益最大化"基础上寻求"旧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创新,包括以收回补偿为动力引导,建立旧宅基地退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配套"旧宅基地"流转退出的社会保障措施等,以降低迁移居民后顾之忧,实现"城中村"的功能再造。  相似文献   
79.
关于村民自治理性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前 ,村民自治运行中的非理性化问题 ,已成为制约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 ,基本思路是 :构建乡政—村治规范化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 ,保持乡村公共权力体系内在张力的动态平衡 ;消解村民自治权威与村党组织政治权威之间的冲突 ,在党的领导下构筑农村基层社会一元性公共权威 ;在改造传统农业社会的过程中加速农民的现代性转换 ,为村民自治培育成熟的、理性化的主体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和高效能的社会整合机制 ,为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0.
采用个案研究法,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对"城中村"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中村"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方式随社会变迁而改变,近20年来居民体育休闲娱乐快速发展,并成为居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节庆仪式性体育走过辉煌历史后出现下滑和分化现象,现代体育在"城中村"逐步呈现发展趋势。体育休闲娱乐在"城中村"不同社会群体间起到和谐、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