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教育   1716篇
科学研究   969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323篇
综合类   116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5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以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归祖国为题材的故事影片《东归英雄传》,真实地再现了土尔扈特部冲破沙俄的重重阻截,浴血奋战,历时近一年.万里东归,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大迁徙的英雄壮举。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电影场面宏大,画面精美,使国人看了无不为土尔扈特部的英雄壮举感到震撼。殊不知,在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的72年前,另一支与土尔扈特部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土尔扈特部,已先期回到了祖国,  相似文献   
992.
高荣与陕坝中美合作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高荣是绥西地区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是蒋介石军统头目戴笠的得力干将和绥远军统负责人,而且由他一手组建了陕坝中美合作所(亦称第四中美班,全国先后办过十期)。陕坝中美合作所先后举办五届,共训练学员900余人,这些学员在绥西抗日斗争中发挥过极大作用,在内蒙古抗战史上是应该记录的一笔。  相似文献   
993.
成吉思汗庙     
成吉思汗庙,座落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城区北罕山之巅、罕山公园内,以当代全国乃至世界纪念一代天骄唯一的一座祠庙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994.
本刊讯 2005年6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回内蒙古视察期间,特别将整理携带的部分证件、邀请函、信件、聘书等档案资料再次捐赠给内蒙古档案馆。截至目前,布赫同志共向内蒙古档案馆捐赠个人档案资料760余件。  相似文献   
995.
本刊讯 由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内蒙古延安大学校友会暨延安民族学院校友会联合摄制,内蒙古档案局(馆)协助拍摄的10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一代英豪》,于年8月1日至10日在内蒙古电视台连续播出,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档案馆馆藏的政府全宗短期档案,绝大部分已保存20年以上。为了减轻馆库的压力.为自治医档案局(馆)迁址新馆做准备,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自治区档案馆成立了短期档案鉴定工作小组,依据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等有关规定,对馆藏短期(定期)档案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997.
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圆满完成“多人多天绕地球飞行”的任务后,顺利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对这次举世瞩目的航天壮举,国内各大主要媒体派出的强大采访阵容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打破时空和版块限制,首次对“神六”发射、飞行以及着陆全程进行了直播;新华社则动用了“百人报道团”,“井喷式”发稿,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就发稿220多条,创历史记录。 在这次新闻“大战”中,我们钱江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长避短主动参与。从10月7日飞船“转场”开始,到12日发射,直至17日凌晨“神六”顺利着陆,我和杨晓轩作为特派记者,一路  相似文献   
998.
2004年12月16日.自治区档案局机关举行学习牛玉儒先进事迹座谈会,大家重温了牛玉懦的先进事迹。畅谈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落后、封闭而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妇女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比男子更深。毛泽东早在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揭示:女子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即比男子多一条绳索。在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旧时代,“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一而终”、“严守贞操”、“男尊女卑”等像枷锁一样牢牢地套在妇女脖子上。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民主革命时期,在牧业区进行了政治、社会、宗教、畜牧业、商业等广泛的改革,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紧密结合,取得了胜利,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牧业区推行。这些政策有别于农村消灭封建的土地制度的政策,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应用,是对自治权的充分使用,是乌兰夫同志一大杰作。对此,曾有过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将它诬为“剥削有功论”、“修正主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它的否定已拨乱反正,再也听不到异议。但仍然有必要从实践到理论弄清它是“一种策略性的政策”,还是必由之路,好在今后的牧业区工作上能有所借鉴。本人抛砖引玉,愿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