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5篇
教育   8287篇
科学研究   1686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67篇
综合类   536篇
文化理论   214篇
信息传播   4874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912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1095篇
  2014年   1700篇
  2013年   1083篇
  2012年   1095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之成败,取决于能否在数字端建构可持续的商业盈利模式.在数字广告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内容付费策略已成为新闻媒体建构新型商业模式的重要路径,且因《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的成功而给人带来希望,成普及之势.全球越来越多的以报纸为代表的新闻媒体开始踏足这一探索之路,其中也不乏中国报纸的身影,且出现财新这样的成功...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立足北海市银海区城郊薄弱学校实际,针对区域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现状,通过实施银海区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培育有品牌的标杆学校、培育有品位的领军校长、培育有品学的精英教师、培育有品级的精品成果,探索加速推进城郊薄弱学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93.
高职院校正处于机遇期和攻坚期“双期叠加”的新阶段,数字化转型是提质培优和攻坚过坎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脉络,指出产业数字化的外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内部驱动等现实之需,分析了资源应用、数据治理和系统闲置等现实之困;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为依据解析了赋能教学、赋能管理和赋能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内涵,提出了夯实数字新基建、构建校本资源体系、打造校本数智大脑、创设校本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994.
数字化是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转型趋势,数字技术的发展重塑了教师的生活形态,构造出全新的教师数字化生存图景。在数字空间中,教师面临着实体符号化,主体意义被消解;自由时间与空间被挤压;人际关系交互的情感阻隔以及节点爆炸与信息茧房共存等困境。破除数字时代教师的生存困境,改进教师生存质量,需要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基于仪式链理论提高交互的有效性、建设证据库平台破解教师的数字焦虑以及构建凸显人文价值的数字治理生态。  相似文献   
995.
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呈现出与技能转型相互影响的动态特征。面向技能转型的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面临着劳动力技能结构从认知技能到非认知技能、从技术应用到技术驯化转型的时代语境。囿于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世界的二元分离、职业学校与雇主协同育人体系的缺失、人人拥有技能的包容性社会尚未建立等现实制约,职业教育陷入与技能转型脱嵌的不适困境。实现与技能转型共生,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世界的关联、建构职业学校与雇主协同育人的生态体系、打造人人参与的技能人才成长体系,是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专业群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可以增强专业群资源调配的灵活性、组织结构的适应性、评价和内部治理的科学性。应用范式理论,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四个视角,提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型的构建逻辑,以期激发专业群的溢出效应,促进协同创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党的二十大提出,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既根植于强国复兴的历史情境,又具有面向世界的深刻含义。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看,世界教育强国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策话语体系及战略行动框架,其主要经验包括: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产科教融合,支撑社会经济高效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智能化水平;加快教育全球化布局,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8.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数字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导致了学校公共空间呈现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并存的形态。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学校公共空间,需要重新审视数字空间中的学校边界、课程及人。“互联网+学校”拓宽了学校公共空间,也凸显了学校的关系性。师生关系永远是学校的核心关系。在数字空间中划定学校边界的依据是教育目标,划定人是教师;随着人工智能的高度发达,教师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已由技术问题转向伦理问题;目前急需整体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而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能力;目前数字课程建设重点已从关注资源转向关注人。  相似文献   
999.
当前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暴露了传统留学生教育系统的脆弱性,留学生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国际共识。留学生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留学生教育各个层面,推动留学生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良好教育生态的过程,包括应用、融合、全数字化三个阶段。总结世界各国推进留学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经验,呈现出重视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促进数字基建均衡发展、强调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提升、支持多元协同治理和国际合作等特征。然而我国在技术、人员和文化转型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阻碍留学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我国应从顶层设计、数字基建、教师培训和数字化治理等方面谋划发展,提出适宜本土的留学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00.
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意识形态的数字化,用数字化的新视野栖身于全球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实践过程中,技术、范式和师生素养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现实迷思。本研究通过分析梳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数字文化空间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相结合为出发点,界定高等教育数字文化空间的概念和特征,进而设计高等教育数字文化空间体系的框架结构,包括文化实践的物理空间、文化思辨的个人空间和文化创生的虚拟空间,同时,从打通数字通道、共享数字资源、创建数字环境和发展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提出高等教育数字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