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3006篇
科学研究   269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219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19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阳  李红旗 《中国广播》2012,(11):86-87
廊坊电台长书广播坚持弘扬评书传统艺术,发挥特色,努力创新,打造良好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成功原因有五点:准确定位,找准市场契合点;多措并举,扩大影响力;不断创新,抑制听众分流;自制评书,扩大宣传;秉承传统特色,以长书立台。  相似文献   
99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2,(1):118-124
前面的《学林史话》,对我供职学林社的二十多年中,我社已经出版的和本应出而没出成的主要图书,大体上都已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但仔细回想一下,又觉得好像还有一些遗漏。请教了几位熟悉“学林”的朋友,他们认为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书,  相似文献   
993.
蔡宏  李爱华 《兰台世界》2012,(27):66-67
宋代私人求书和藏书数量的增加,为私家目录的编撰提供了方便,也为目录学、文献学、校雠学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众多私人藏书家前赴后继地求书和藏书,才使得一些古籍得以世代相传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994.
浙江官书局作为清末五大书局之一,在出版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藏书楼成立浙江图书馆,从此浙江图书馆增加了刻书、印书的业务,开启了近代图书馆收藏与出版两大任务并行的历史。  相似文献   
995.
"以前只能在区里借书还书,现在一张读者证能走遍全市图书馆。"最近,深圳市福田区102家公共图书馆正式加入全市图书馆"统一服务",许多手持统一读者证的读者来到福田区图书馆现场体验。  相似文献   
996.
周生杰博士的《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对于徽籍文献巨子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全景式展现鲍廷博之家世、行实及其藏书、献书、刻书活动等;其二,注重往深处开掘,揭示鲍氏藏书、刻书的背景、思想、特色及其影响等。此外,《研究》以细腻而又饱蘸情感的笔墨展开论述,为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997.
青春文学出版物是现在出版市场上的主力军之一。作为杂志和书的一种结合物,青春文学杂志书兼具杂志和书两者之长。这种新型出版物,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非常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杂志书作为青春文学的一种载体对出版市场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大量的数据和实例,描绘出了青春文学杂志书繁荣的现状,并通过分析,归纳出青春文学杂志书兴起、繁荣的原因及其不足和前景。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古代典籍的损毁古人称之为书厄。隋代的牛弘首次对我国历史上典籍的重大损毁事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两宋时期,学者们研究书厄的眼界已经拓展到政治、军事之外。明代是继隋代之后,我国书厄研究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产生了大量相关著作,丰富和细化了古代书厄的分类研究,进而推动了我国古代书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两宋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资料丰富,是当时全国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文章采取考证的方法,就两宋安徽各地书院及各类学校的刻书情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两宋安徽学校的刻书成就。  相似文献   
1000.
前几年因缘际会,我曾与友人合作整理桂文灿《经学博采录》。在此书卷首刊载的代前言《南海桂文灿及其〈经学博采录)》一文中,曾提到了吴县王大隆(欣夫)先生当年整理刊布《经学博采录》时的大致情形。但因撰文时候文献阙如,小文在论述这一问题的时候有推断之处,不尽符合事实。拙文刊出之后不久,承业师吴格先生见示欣夫先生致闽侯郭则法(蜇云)先生手札复印件一份,虽然只有短短的两纸,但中间不仅揭明了欣夫先生删削《经学博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