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乾嘉之际为清代诗歌发展的转折时期。祖唐祧宋的诗界门户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各行其是的自由诗风日渐形成。诗歌创作的中心由台阁而向下转移 ,打破了绵延清代中前期的诗歌台阁化局面。作为当时重要诗人之一的法式善在其《梧门诗话》中记录了当时诗坛变化的一些迹象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2.
木匠作为“打工人”,是清代社会重要的群体,木匠手艺也是人们重要的谋生手段。清朝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档案,有关于木匠的纠纷多发生在债务的索欠方面。木匠往往在家工作,为乡民服务。木匠到外地谋生,开张木匠铺,也是流动性较大的职业。木匠既会与房东产生纠纷,也会与雇主和产品的买主发生纠纷。木匠师傅往往带徒或找帮手工作,他们之间也会发生纠纷。木匠与他人的交往中也会产生纠纷。中年木匠未婚者可能收入微薄,经济能力有限。木匠往往兼营农业。  相似文献   
23.
"汉学"这一学术名词不是清代所独有的,它本身就有不同的内涵和较为清晰的历史演进过程。清初以惠栋为首的吴派汉学,乾嘉时期极盛的皖派、扬州派是当时汉学的主流,三派汉学研究各有其不同的范畴,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24.
98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前些天为《中国通史》题辞:“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季老再次重申应提倡“大国学”,引起出版、学术、教育界的关注。季老倡导“大国学”。并非始于今日。五年多来,他虽然一直在病房休养治疗,却始终关注着社会上“重振国学”的热潮。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曾专门到医院与季老交流看法,一致认为我们的“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乾嘉时期学者心目中以“汉学”、“宋学”为中心的“儒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5.
钱大昕在治学方法上提出著名的"三端"说,并将其运用于《宋史》考证,且创获颇多,称他为"考证《宋史》第一人",只怕是当之无愧的。他还开创了宋史研究的诸多领域,为后代学者所继承和发扬。钱大昕考订《宋史》的累累硕果至今仍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6.
清朝自人关统治之始,便禁止蒙古族和汉族互通婚姻。但随着清朝对边疆的渐进统一,蒙汉交往逐渐频繁,蒙汉通婚成为大势所趋。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帝断然取消禁令,允许蒙汉通婚。嘉庆帝亲政后,于嘉庆六年(1801),再次禁止蒙汉通婚。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张船山与袁枚的诗论和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认为张船山虽然深得袁枚性灵说的神髓,但更多的是能跳出袁枚狭窄的圈子,注重诗歌的社会现实性,对性灵说进行了补偏和匡正,因而其创作实绩也在袁枚之上。就其影响而言,张船山诗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征服了当时诗坛,影响了整个晚清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28.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要求,既是辞赋文体自身的救赎,也是应合科举试赋的统治阶级意向的表现,对后期辞赋创作及古代赋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赋论强调"丽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统治政策在文体风格方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29.
赵翼治史深受考据学风的影响,在治学特色与方法等方面亦与钱大昕、王鸣盛有相同之处.三者相较,钱氏、王氏着意于文字词语的音韵训诂,史料文献的辑校订补,名物掌故的训释疏通,地理典制的梳理考证;而赵翼则怀史学经世的旨趣,善于从宏观角度探求历史时势的变化和盛衰之故,进而阐发史实背后的历史通则.赵翼治史固然独具特色,但与乾嘉考据史学仍为同道,属于乾嘉考据史学的别派.  相似文献   
30.
自明朝中叶开始,王阳明的"心学"崛起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朱学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到了明末清初,以黄宗羲和顾炎武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潮开始崭露头角并且成为学术主流。在继承与抛弃的基础上,到乾嘉时期,考据学派风靡学界,以致"人人许郑家家贾马"。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学术界为何会经历两次转变,这个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主要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探讨两次学术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