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刘大丽 《出版参考》2015,(12):37-38
随着图书市场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出版环节中对编辑、校对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编辑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围绕书稿展开,而是从选题策划开始,就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特定的目标市场.在工作外延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图书内容的品质和图书质量牵挂着众多出版人敏感的神经.笔者所要说的就是在编辑与校对工作职责的协调中,如何兼容并蓄、互补共担,共同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首先从编辑和校对的工作职责谈起.  相似文献   
82.
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老师教,学生练"的近乎于"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教师讲得多,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听课也没有热情,并且,古代诗歌年代久远,课堂上甚至会出现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改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成为  相似文献   
83.
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中,很多教师通常都会采用"教师教,学生练"的近乎于"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但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教师讲得多,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听课也没有热情;加之古代诗歌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课堂上甚至会出现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很  相似文献   
84.
本文聚焦了"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和研究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以期适应新时期追求"省时高效"的教学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5.
正长期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纯粹的阅读,作文教学就是纯粹的写作练笔,相互脱节,达不到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与新课程要求显然背道而驰,也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悖。那么,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语文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同时又通过写作的  相似文献   
86.
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对提升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日常非正式的几种教研形式如听课、问课、写教历、写教学后记等,重视对学生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中发现的一个个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视语文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之转化成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而这些看似细小的教研积累,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都有着莫大的益处.只要找准“教”与“研”切入点和平衡点,只要处理得法,就可以相互兼容、促进并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87.
大庆路小学、幸福路小学、新海小学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地区的西部,三所学校不仅地理位置接近,而且办学情况也大致相同。虽说都是省、市实验小学,但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教学设备比较简陋,学生来源错综复  相似文献   
88.
为有效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提升我县贫困边远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山区教育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送教下乡"活动已成为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如此看来,  相似文献   
89.
当下,我们的学校或是教师本身似乎过分强调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而忽略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总是教师个体自觉与学校群体联动的合成品,是两者同步并进、交互作用的结果。鉴于此,我们提出"生活化作文"项目研究共同体的概念。所谓"项目研究共同体"是指让具有共同意愿、共同志趣的教师自愿组合,通过名师指点、同伴交流,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构和扩展,达到个人与项目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90.
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新时,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效果良好.为了实现互惠共赢,共同提高,特共享如下.例1探究发声的桌子正在振动.(1)将钢笔帽立在桌面上,敲桌子,桌子发声的同时,笔帽倒在桌面,说明发声的桌子正在振动.(2)将翻开的物理课本立在桌面上,敲桌子,课本页面间距在不断增大的同时,课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