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教育   11389篇
科学研究   1259篇
各国文化   84篇
体育   502篇
综合类   306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5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1340篇
  2012年   1585篇
  2011年   1599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736篇
  2008年   2066篇
  2007年   1156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1062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浙江档案》2005,46(3):35-35
案由:1989年,吉林省档案局和长春市档案局在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市档案馆工作从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间,共丢失档案46卷.丢失档案的内容涉及宣传、教育、统战、监察、落实政策、清理"三种人"、科技、粮食、供销等.  相似文献   
132.
最愉悦的阅读情形之一,是一个你非常喜欢的领域中数十年没有特别精彩的作品后,突然被你读到一本标志着突破的书。这时你可能被释放出一种“情结”,发现你对某一理论领域数十年的依依不舍的恋情,真是非常非常的“值”。最近我就体验了这样的读书愉悦。今年4月一次会议上,王知津教授送给我一部《现代信息检索》。这部由计算机专家编写的检索理论专著,立即以其近乎完美的结构吸引了我:信息检索的理论,还可以这样写!信息检索曾是情报学领域内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1984年兰开斯特的《情报检索系统:特性、试验与评价》被翻译出版后,整整一代情报检索理论家成了“兰迷”。连我这样不搞检索的人,也深深受其吸引。20年过去了,如王知津教授所说,“有那么一大批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信息检索的领域里,对信息检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成绩固然不菲,只是从一个喜好检索理论的旁观者的角度看,尽管新的论著无一例外地论及网络信息检索,但它们并没有将网络时代信息检索理论的新成就完美地组织到新的体系中。我甚至怀疑,如同米哈依诺夫的《科学交流与情报学》成为绝唱一样,兰开斯特的《情报检索系统》,也无人可以超越了。直到读到《现代信息检索》,我才发现对这一领域的长达20多年的期待,总算有了初步的结果。因此,我有些兴奋地向信息检索研究者与爱好者推荐王知津教授关于《现代信息检索》的书评,分享王教授和我体会过的阅读快乐。王教授的书评《探索现代信息检索的理论架构》是在原书“译者序”基础上写成的。《现代信息检索》是计算机专家所写的书,其立场对图书情报领域的读者也许有些障碍。这部书评中没有评论这点,出于译者对本书的喜好,完全可以理解。好在书评的后面是很有针对性的导读内容,它们对于图书情报领域的大多数读者,将会有很多帮助。。本期的另一篇书评出自一位新手,所评之书是一部多年前译出的论著:Arms的《数字图书馆概论》。所选理由除了所评之书同样是讲技术,同样是译书外,主要是我从书评中读到了作者的兴奋:被自己的阅读发现所激发的评论的兴奋。据说作者的学科背景是历史学,一位学历史的基础图书馆员,能如此激情地“悟”着有些枯燥的数字图书馆,我以为有些难得。评者的有些感性的阅读固然不能取代理性的思考,但在数字图书馆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并略为放慢其前进步伐之时,或许适当地“感性”也不失为激发我们寻找新的突破口的一种方式。《数字图书馆概论》的书评已出现过几篇,是好书,多评又何妨。  相似文献   
133.
黎勇 《青年记者》2005,(12):39-40
在中国,传统上,除非一些具有重要政治地位的人物逝世,才会发讣告或讣闻。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一些化、艺采、体育类的名人讣闻也陆续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4.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观察发现。观察发现,是事实现场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观察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35.
赵云 《传媒观察》2005,(7):56-57
4月24日至29日,江苏省2004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在连云港市风景如画的连岛望海楼宾馆举行。江苏70多家新闻单位选送的713篇稿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285篇获奖稿件中,有45篇获一等奖、99篇获二等奖、141篇获三等奖。我有幸作为评委参与评选工作,感慨良多,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新闻精品的写作要善于捕捉、深入挖掘。是否善于捕捉新闻是衡量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能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136.
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已成共识,但教学观察与调研表明,在数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数学探究精神匮乏、探究能力低下,对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十分生疏,教师因学生探究费时和教学用时紧张,无法给学生腾出充裕的思考时间。合理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必须正视以上课堂教学实情,依教情时常开展探究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依学情在学生探究时点拨激励,助其形成主动探索的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137.
面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校难办的发展困境,需要转变观念,以新的理念引领中职教育发展。"发现教育"思想契合了当前中职教育特点,是中职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方向。要以"发现教育"理念为指导,从校长、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构建以发现校长、成就校长,发现教师、成就教师,发现学生、成就学生为核心的中职教育系统"发现教育"体系,开创中职教育新局面,促进中职教育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8.
高威 《中国广播》2018,(12):96-96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使得传播载体发生了巨变,也使得舆论场一直在发生相应的改变,舆论场上的声音在社会进程中也起到愈加关键的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洞察舆论场的根本方法——对社会化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判就显得尤为重要。尽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化解,避免事态升级,形成发现—回应—处置—公布结果的良性闭环,能充分彰显相关机构公开、高效、亲民的工作作风,只要对问题处置得当,往往能收获众多“点赞”。  相似文献   
139.
每当看到张高飞,我就想为摘花那件事向他道歉。那天,我看到张高飞的花儿长得十分茂盛,就随手摘了唯一的花苞。这时张高飞正巧走过来,趁他没看见,我赶紧将小花苞扔到了垃圾桶里。然而没过多久,张高飞就发现有人摘了他的花,非常伤心。下午回到家我的心里忐忑不安:要不要向张高飞道歉?他会原谅我吗?他还会和我做朋友吗?  相似文献   
140.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学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我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一、在写作前缺乏足够的准备怎么办1.好多学生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