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7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教育   17414篇
科学研究   7845篇
各国文化   617篇
体育   3456篇
综合类   1168篇
文化理论   907篇
信息传播   2407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1097篇
  2014年   3160篇
  2013年   2562篇
  2012年   4048篇
  2011年   5273篇
  2010年   3787篇
  2009年   4680篇
  2008年   4563篇
  2007年   3628篇
  2006年   3270篇
  2005年   3426篇
  2004年   3298篇
  2003年   2744篇
  2002年   2121篇
  2001年   1760篇
  2000年   1400篇
  1999年   407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媒体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尤其是资金、人力、财力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市级媒体,将面对更多省级媒体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竞争中守住一方水土,各媒体可谓仁见仁,智见智。笔认为,作为地市级媒体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与当地百姓朝夕相处、紧密联系的优势,重视给予受众话语权,由此产生亲和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42.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袁加勇我国的招生制度在1994年实现"并轨"改革,招收进来的大学生将在1998年毕业。届时,就业制度将如何配套改革,这是摆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人员面前的紧迫问题。最近,国家教委有关文件已就这一问题表述了明确的意见:"并轨"...  相似文献   
43.
报业:面对新世纪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近年来,面临电视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有人预言: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好日子已经走到了尽头,很快要沦为“夕阳产业”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疑问:印刷传媒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报业的前景果然如此黯淡吗?不。在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报业作为一项产业,其规模已十分庞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如美国,现有各类报纸9000多种,读者1亿多人,雇员40多万,就业人数比钢铁和汽车制造业还多(注1)。在中国,有各类报纸2000多家,年广告收入135亿元,年广告收入超亿元的报社达5…  相似文献   
44.
从1999年起,国内出现的多例大众媒介服务质量或产品瑕玷引发的民事纠纷,不仅成为传播办一时的公共话题,也开始吸引了一部分法学家介入受众权益保护问题的讨论,近年来的受众权益研讨不仅着眼于现实问题的发言,其所关注的权益主体类别亦日渐广泛,讨论范围从广播听众、电视观众、报纸读的权益,进一步扩大到其他类型的大众传播消费和某些弱势群体的权益,对其中某些问题的探讨亦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45.
46.
报纸的改革是多方面的,两年来,我们在报纸新闻版的版面创意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对新闻版的版面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的根本宗旨是根据新闻受众的变化,满足广大志的需求,竭诚为读效或,我们把这些思考和探索称之为新闻版面模式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47.
《信息系统工程》2001,(3):29-29
1985年,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1100在东芝诞生,在短短的16年间笔记本电脑发展十分迅速。展望200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时尚化、个性化的风潮兴起,无线互联技术的成熟,众多国内外笔记本电脑厂商的涌入,市场规模较之2000将有更大的增长,笔记本电脑市场将出现多元化、细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宝木 《中国集邮》2001,(2):36-38
邮市,已成为集邮者和投资者经常光顾的场所,并在集邮界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广义上的中国邮市在20世纪初叶已出现,但那个时候的邮市根本不可能与目前的邮市(本文专指二级市场,下同)相提并论。在中国,真正的邮市出现并形成规模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集藏基础较好、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丁以交换为主的集邮市场,尽管在1988年之前,这种市场未获得官方的认同,但1985年邮市的繁荣却使中国邮市由非法向合法转变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
马红缨 《视听界》2001,(3):59-59
扬长避短开发代偿功能只可听不可看,稍纵即逝,一直都是广播的两大劣势。前者的遗憾已无法改变,后者呢?记得10年前的广播广告还以一天播出一次的形式为最多,播出时段积压在早间新闻节目黄金档,而其他时段则零星分布。30”单价高达600元。广告播出后效果并不明显,问津者多为大企业维持品牌形象之用,中小业主想尝试又缺乏经济实力。其实这种播出方式并没有发挥广播本小价低的优势,反倒把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暴露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0.
什么是“集邮”?“集邮”从字面上解释意即“收集邮票”,收集邮票做什么?一般是满足收藏癖好或怡情益智,培养正当的休闲娱乐,或会友共赏,发展人际关系。如同学中有人集邮,影响所及,大家跟着集,或同事朋友之间亦是如此感染,这在物质较缺乏,休闲娱乐不足的年代,确是一个非常实惠的嗜好。但集邮也是一个花费很大的娱乐,没有多一点的经济来源,也是玩不起的,因为每一个对集邮发生兴趣的邮迷,无不梦想拥有较好、较珍贵的邮票。这种欲望无时无刻不在脑中盘旋,但却不容易如愿,除非你家财万贯,可以尽情地花大钱购买珍贵邮票。否则,尽管你喜爱邮票的热情在燃烧,望着珍贵邮票却只好看着流口水,到最后总是失望地停下来或暂时离开集邮,因为实在玩不下去了。这就是“集邮”收集邮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