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8624篇
科学研究   1113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428篇
综合类   587篇
文化理论   391篇
信息传播   20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1470篇
  2008年   2467篇
  2007年   3470篇
  2006年   2030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991.
992.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从政治伦理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在保障基本人权和社会公平的基础上维护好各方面的利益;寻求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共识和价值准则;建立具有广泛包容性,能够承受不同张力的政治文化;形成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障民意表达渠道畅通;达成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公平与效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994.
侗族即依山傍水而居,聚族而居,依环境资源而居.这三个原则,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品质,即与自然和谐,与生活和谐,与环境和谐.在构建和谐黔东南中,侗族的居住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论和谐的中华武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和谐”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华武术中的和谐理念并分析了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作为弘扬民族文化载体的武术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建成和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6.
2006年山南地区教育体育局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圆满完成了年初计划的各项体育工作任务。从事体育工作的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体育事业的目标上来,紧密结合山南地区体育工作的实际,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认真做好各项体育工作,从分发挥体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社会和谐内在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新高度、新境界。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9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广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呢?  相似文献   
999.
成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人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步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成人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优化等方面面临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00.
在生物学的角度,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在社会学的角度,人作为类而存在,正是人类存在的实践行为才创造了社会。我们目前所生存的社会,既是前人的实践的结果,也是今人创造的过程。然而,前人已离我们远去,在现代社会理想的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是我们今人。要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最为迫切的莫过于实现当代人与当代人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这一切,要靠社会主义良法与善德二者相统一为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