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0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27898篇
科学研究   2631篇
各国文化   123篇
体育   841篇
综合类   974篇
文化理论   1062篇
信息传播   268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2018篇
  2013年   2127篇
  2012年   2797篇
  2011年   3603篇
  2010年   3778篇
  2009年   4134篇
  2008年   5805篇
  2007年   5314篇
  2006年   2635篇
  2005年   1409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狭隘化、边缘化、功利化、肤浅化现象的存在,分别导致成人教育体系、社会地位、功能定位、理论研究的不和谐,影响了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本文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15日晚,中国·宝丰第四届魔术文化节颁奖仪式在宝丰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在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我接过了组委会颁发的金奖证书、奖杯和奖金.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相似文献   
13.
韩明慧 《青海教育》2009,(11):16-17
一、德育教育的继承 语文教学中应继承重视道德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坚持以德教为主,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从启迪社会成员自觉“立身做人”到引导为人父母者积善兴家、教子成才;从劝说当权者“修己治人、化民成俗”到设计一系列具体的伦理规范、施教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个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发展主要在于文化的全息发展。学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根据文化形态学的观点,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核心文化、制度中介文化和物态外显文化三个层次。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心态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凝聚制度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事各种关系的和谐;物态文化建设——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三个层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全息的学校文化场。通过对这个全息文化场的建设从而构建和谐生态校园,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培养人、生成人、发展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学习青少年心理知识,还要不断改进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方法,尊重、了解、鼓励、热爱学生,才能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罗婧 《新闻窗》2007,(6):118-119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相当一部分人获取信息的来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前主要通过报纸媒体获取新闻到如今频繁利用互联网获取即时新闻。网络媒体作为网络新闻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它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呈几何状上升。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建设和谐网络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拓宽,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生硬、单一、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现在的课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沈传学 《学语文》2005,(6):22-2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环境的美学建构,首先是“诗意地栖居”做到“大道一如”,既而在“大道一如”的守护下做到“和谐共存”,这是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本源,只有这种“和谐共存”,人类才可能在“充满劳绩”的情况下拥有真正、自然、自在、自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笔者以为,建设和谐校园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