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前我国音乐界对“科学唱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只有西洋唱法才是科学的唱法。本文从我国歌唱艺术的历史、现状出发,认为我国的传统唱法是科学的唱法,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唱法具有物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性质,同样是科学的唱法可以在风格上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82.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讨论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民族声乐与欧洲的传统声乐在唱法方面有一些共同规律,同时也各自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征。本文简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历史沿革,两种唱法技术上的比较,人体歌唱机能的可塑性,中西文化差异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体会,以便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把两种唱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起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美声科学的唱法。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层次和流行音乐本身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这两个问题作出客观分析,又通过对流行音乐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它对社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来剖析流行音乐应该纳入正规教育的可行性,最后又通过对流行音乐文化在社会的就业前景做了深刻分析,高职院校应该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专业音乐人才.  相似文献   
84.
就中国民族唱法的本质来讲,其在国家意识主导下的身份认同是一种政治认同。文化观念传统驱使身份认同是一种文化认同。从中国民族唱法诞生后的国家-政治身份认同与群体-阶级身份认同的功能,中国民族唱法在发展中的自我身份认同,到中国民族唱法多元风格的多重身份认同,再到新世纪民族音乐的以文化-民族身份认同为主的多元身份认同。中国民族唱法的每一次风格转嬗,其背后所潜藏的正是中国社会特殊意识形态规约与社会文化宰制下主体追寻自我身份的历史。因而对于中国民族唱法的身份认同阐释本质上也是对中国民族唱法主体性成长的有声解读。  相似文献   
85.
吴瑜 《华章》2013,(19)
在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类音乐形式之间相互融合,交叉发展逐渐成为现代音乐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在歌唱领域,很多歌手的演唱很难被归为哪一种唱法,演唱者在诠释某一首作品时,往往会运用多种唱法的技巧。越来越多的专家及业内人士也不再拿唱法的框框限制歌手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允许歌手在歌曲的唱法处理上加进适当的个性化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听众欣赏品位提高,审美意识进一步的多元化,各类融合了多种形式和唱法的歌曲也层出不穷,为歌唱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的色彩。“交叉”型的艺术形式逐渐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86.
随着民族唱法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运用混声唱法进行演唱已被声乐界公认为理想的唱法。本文将简要阐述民族唱法中混合声的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87.
廖昌永新专辑翻唱流行歌曲这一事件引起了文艺界的广大关注。我认为他是想打破大家认为美声只能唱西洋歌曲的看法,他的这一举动证明了一件事情——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是有很大联系的。  相似文献   
88.
《科教文汇》2009,(1):261-262
在我国,流行音乐在大众范围内的普及和群众对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其它音乐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音乐本身的原因(内因)和音乐之外的原因(外因)。其中,内在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曲调与语言很接近、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歌词大多体现人民大众的心声等;而外因则主要是指各种传播的手段,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