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33篇
科学研究   23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4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打上世界化遗产的标签就相当于拿到了“国际通行证”,可以迅速跻身于“国际旅游热点俱乐部”。在这种思想导引下,“世遗”成了“赚钱商标”  相似文献   
132.
1984年奥运会在申办过程中由于财政困难陷入危机,一个以征集赞助商、出让电视转播权和高价销售门票为筹资渠道的商业计划大获成功,一举扭转了奥运会的命运。自此之后,奥林匹克运动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1988年汉城奥运会赢利4.97亿元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赢利4000万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赢利1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对2004—2005赛季CBA和NBA球队、球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情况,赛事和赛制情况以及商业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男子篮球与世界顶级男子篮球的不足和差距。研究结果表明:CBA与NBA相比,球员的基本条件接近,个人能力、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有较大的差距;比赛的密度和强度较小,选秀制度和转会制度有很多弊端;商业化程度相差巨大。  相似文献   
134.
奥运会商业化运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奥运会商业化演进过程及21世纪奥运商业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方式,指出商业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二、对训练分期问题的几点认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促使比赛次数增多是对训练分期理论争论和质疑的外部客观条件,但对传统分期理论予以否定的原因,是在于比赛次数增多后增加了训练操作的难度,以及如何使训练过程各个环节与各种内容有机结合以适应比赛而造成的困惑。我们认为有关训练周期划分的争论和操作中困惑的原因是因为:(一)对原有理论内涵的认识存在着偏颇分期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学者奥卓林认为:“对划分周期问题展开的讨论,仅仅是有些人对它的理解变化无常。”列·巴·马特维耶夫在第十一届亚运会科学大会所作报告中,对有关“竞技…  相似文献   
136.
137.
对竞技体育中异化现象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职业化和政治化,竞技体育中的异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竞技体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竞技体育中的异化现象已经成为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危害竞技体育发展的毒瘤,因此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成为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竞技体育异化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竞技体育中异化问题相应的对策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8.
电视商业化和庸俗化的表现和成因 电视创造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因为电视台的运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具  相似文献   
139.
我国体育商业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 商业化巳成为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 我国国情,对我国体育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及其体育商业化 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0.
《今日科苑》2012,(20):41-42
在探讨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获奖科学家的成就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在量子研究领域,目前中国的实验水平已经很高了,但相比两位获奖者的成果,因为中国用的都是商业化设备,所以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很难有真正原创性的创新。"10月10日报道10月9日,同为68岁的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