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种子的力》这篇讲读课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夏衍写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它使用了一些特殊材料,运用象征性的手法,思想感情丰富、强烈而含蓄。文章写于一九四○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长期抗战”的口号。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抵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得大片国土沦陷,形势异常严峻。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丧失信心,甚至想投降求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赞美种子的力和小草的顽强精神,告诉人们:生命力是…  相似文献   
52.
夏衍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他先后从事了12年的新闻工作,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商报>、<消息>半周刊、<南侨日报>、<野草>等报刊的编办工作.在这12年中,他对当时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新闻现象等进行的剖析,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本文对其媒介批评实践略作缕述.  相似文献   
53.
作文的创新,固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主题的创新,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怎样对主题进行创新呢?从郭沫若妙改诗联的具体实例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借鉴。郭沫若、夏衍和于伶是好朋友。1942年2月的一天,大家聚在一起庆贺于伶37岁生日。于伶是著名的剧作家,其剧作有《长夜行》、《花溅泪》、《杏花春雨江南》、《大明英烈传》等。依据于伶的这些创作成就,夏衍即席赋  相似文献   
54.
南竹杆胡同113号 1975年7月12日中午,我的爷爷夏衍,被"无产阶级专政"了八年零七个月之后,由"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下,拄着双拐,从秦城监狱回到了东城区南小街南竹杆胡同113号的家中。那时候,不在北京的我只有六岁,既没有亲眼目睹,  相似文献   
55.
夏衍是现代名的剧作家。他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就是坚持现实主义戏剧观的。其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要“忠实的去刻画人生的严肃”;在坚持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前提下.强调不断创新;要求艺工作要多读书.多联系群众.扩大知识面,要重视技巧。  相似文献   
56.
曹禺与夏衍的戏剧在结构安排上是凤头、猪肚、豹尾的楷模,其表现形态却又带着各自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7.
抗战时期是夏衍戏剧创作的丰收期,这个时期的剧作确立了夏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从矛盾的冲突、简洁的文风、暗示性的布景以及审美接受等角度比较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与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以期对夏衍此时期剧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夏衍的戏剧与契诃夫的作品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形成夏衍独特艺术风格的因素是多元复合的。并非仅仅因为接受了契诃夫的影响所致。不同的戏剧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不同的艺术个性使两人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9.
60.
<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 <译报>于1937年12月9日创刊,由夏衍主持.当时上海已经沦陷,所有的中文报纸,除汉奸的<新申报>外都被停刊.为突破日伪的新闻封锁,方便报道有关抗战的消息,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便创办了这份专门刊载译文的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