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2398篇
科学研究   387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810篇
综合类   314篇
文化理论   92篇
信息传播   48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808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刊特约记者:出版学必须吸收多个学科的营养才能健康发展,尤其是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出版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您认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对于出版学的发展具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92.
I 文学     
《全国新书目》2008,(24):71-87
本刊从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在版编目中心CIP数据库中撷取适合图书馆收藏的普通图书信息进行发布。购书用户可直接与相关出版社联系。本刊编辑部提供上述书目的电子数据服务。联系电话:010-58689822联系人:宋小燕  相似文献   
93.
影视剧对中原文化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作为当今媒介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娱乐、精神审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着自己民族的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的价值观、精神状态、人生态度等。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当前影视剧对中原文化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94.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认真落实集团党委“全方位提升媒体舆论影响力”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坚持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打赢了一场场大仗、硬仗,赢得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5.
传播学理论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在作者创作出来以后,还要经过传播,被接受者接受以后才算是最终完成;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接受者对作品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不存在可以离开接受者而自足存在的所谓的艺术作  相似文献   
96.
方言出现在近代大众媒体上,最早可追溯到清同治十年(1871年8月)基督教会创办的宗教性刊物<圣书新报>,这个刊物用上海方言撰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方言杂志之一.①近几年,随着方言文化的升温,电视、电影、广播、网络上大量出现以方言为传播形式的作品.从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当今中国方言影视文化现象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7.
●应该怎样建构新闻改革的目标?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评价标准应该怎样调整?如何看待西方新闻传播学的新理念和新原理?……  相似文献   
98.
事实与文本     
一、新闻真实性的哲学逻辑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的真实性是他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根据学术界对新闻的传统定义,如“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多数受众注意的最近事实的信息”等,也可以看出新闻的本源一般被认为是客观世界的真实事件。然而根据传播学的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要对信息进行编码传播给受众,首要的步骤就是对信息的理解和选择;  相似文献   
99.
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石长顺和湖北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公共频道总监张建红合著的《公共电视》已出版发行。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  相似文献   
100.
大众文化与经典阅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众文化兴起的"读图时代",大众阅读的重心发生了转移,读者对那种曾经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文化营养的经典阅读以及富有审美性、脱俗性、唤醒性的阅读形态已渐渐失去兴趣,转而对那些流行的时尚元素和具有实用性、功利性的阅读形态趋之若鹜.为此,在肯定时尚阅读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经典阅读的体验性、陶冶性与建构性等本质与特征,以大力倡导经典阅读,呼唤经典阅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