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11.
1.超重现象: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相似文献   
112.
悬浮在空中     
鱼类可以悬浮在空中吗?一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立刻会想到著名的"飞鱼",这种胸鳍特别发达的鱼类能够凭借自己流线型的优美体型,跃出水面之后以10米每秒的速度高速滑翔,空中停留时间最长达到40秒。但我们并不是特指这种鱼类,而是普通的鱼类甚至蚂蚁、  相似文献   
113.
为了直观地验证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对支持面是否有压力,笔者制作了一种完全失重演示器,仪器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教学效果很好.在此向同仁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4.
115.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究竟什么是超重和失重以及发生的条件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而一般学校的实验室又没有现成的仪器,这就需要制作一个超重、失重演示仪。制作演示仪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时拉力长时间地保留并显示出来。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利用自行车的飞轮、链条与弹簧配合可突破难点,并制成了超重、失重演示仪,演示效果相当不错。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正核心观点: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117.
时政要闻     
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  相似文献   
118.
教育部:组织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继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近日成功发射后,教育部与中国载人航天办、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了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授课内容为太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授课活动,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本次活动听课对象为初中、高中学生,授课内容为太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其意义不  相似文献   
119.
就超重与失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物理教学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了明确超重与失重概念的定位、显化科学方法以及合理把握教学过程的高端备课,并总结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0.
韩独石 《物理教师》2009,30(10):30-30,32
挖掘校本教育资源,拓宽现有教学仪器用途而开发的低成本教具,不但效果好,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