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88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随着对教育的这一社会作用认识的深入和人口素质对社会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日益明显,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师是办好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如何,他们工作积极性发挥得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是教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一系列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培养基础扎实并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宽口径人才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我们近年来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实验教改成绩.  相似文献   
53.
姜全 《内江科技》2007,28(10):81-8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盐城市参加中考体育的学生家长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学生家长对中考体育的认知水平和关心程度,以及对子女中考体育的期望.通过中考体育给学生家长带来的心理影响及中考体育实施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教师利益与课程改革合法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政策行为,同样也面临着合法性问题.课程改革的合法性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教师的利益期望与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合法性获得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具体可以从利益最大化、机会成本最小化、边际效用最大化、比较公平和风险厌恶等方面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55.
"早期获得大学升学意识和准备规划"是近几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实施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全国教育质量、调整学生自身发展态势、促进系列教育机会均等的资助项目之一.该项目对社会处境不利学生升学抱负与意愿和学业准备进行早期开发与培养,在提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升学比例等方面的实践初见成效,很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设置的"动脑筋"栏目为例展开讨论:设置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否则思考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教师教学用书》在分析《带上她的眼睛》中小姑娘形象时所用的"险境""大无畏精神""悲壮的英雄主义"等三个概念有待商榷.小女孩所处的不是"险境"而是"绝境",其主要形象不是"大无畏精神"而是在"绝境"中"平和心态的构建"与负重前行的"坚忍",整个故事带着浓郁的"悲悯"色彩,而非"悲壮".  相似文献   
58.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与陶、王、孟一脉相承。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韦诗又具有其独特性,即“冲淡平和”的诗歌风格。本文主要从仕隐态度、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分析韦应物的上水田园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59.
儒家从孔子开始,"和"的审美通过"中庸"精神的改造,主张"和而不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平和"审美观,孔子时代"中"与"和"分论,后经过子思子或思孟学派的过渡,到战国时期的荀子,完成了"平和"审美向"中和"审美的蜕变,标志了儒家对于以善为主,美善并重在音乐审美思想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60.
《隐身衣》凝聚着杨绛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存方式。它启示众生,在生活中,要含蓄做事,谦逊待人,不张扬,不显摆: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选择适合自己性情的: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全面体现价值;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超然的思想,排除利欲干扰,潜心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人生旅途中轻松愉快地度过一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