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画造型艺术形式和精神内容的一致性,是中国画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中心内容.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中国绘画艺术更趋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完美统一,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把握,再到由直觉直抵悟性的升华两方面来完成的.只有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植根于民族文化心里深层结构的质,才能读懂中国画艺术.  相似文献   
5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53.
课堂上儿童所直接面对的不是客观世界的实体,由于小学生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积累较少,因而面对题目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弱,即使面对丰富的表象材料,也可能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下笔。因此,作教学要走向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在帮助学生再现生活中认识生活,丰富感性体验。在精读和博览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社会、人生和语言字的悟性,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迁移运用,经过自觉或不自觉的仿作,最后走向创作。“个性”是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发展个性”是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作教学要承认和尊重个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教学设计上要多元拓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4.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谈一些认识:0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②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⑦进行一张一弛的扩散启发;④体现思潮和情感的涌动;⑤激发“悟性”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5.
关于悟性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做教师的,都常有这样的感慨:坐在同一间教室在同一时间听同一位老师上课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咋就这样大呢!语教师感慨尤甚:同一篇章,甲已深得要旨,乙仍不知所云;同一句妙语,甲已会心一笑,乙仍不解其味;同一个问题,甲一点即通,乙启而不发。这里面固然有语基础的原因,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导致了学生语学习的差距,这就是悟性,也就是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56.
学语文,就是要知道某一特定的休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中说的话写的文的意义,要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好自己在某一特定的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要“知意达义”。只是这“意义”不是别人给的,不是靠死记的,而是靠“悟”出来的。靠背熟,记牢的这些不是  相似文献   
57.
58.
数学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尽管有些文章从不同侧面给予了回答,但都没有切中要害,只在问题表面转圈.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度"与"悟"才是数学教与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阐释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怎样培养学生的悟性.数学课堂教学在教与学上究竟应怎样把握好度?作者围绕五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叙述,即扶放有度、开合有度、动静有度、进退有度、学练有度.在把握度的基础上,引导儿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59.
悟性”是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致力疑点,在思疑中起悟;直觉发现,在发现中感悟;类比联想,在联想中领悟;转化发散,在发散中顿悟;一题多变,在变化中彻悟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0.
作品展览就像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支催化剂,可以加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促进营养的吸收。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观摩中互相学习,提供给学生一个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