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0篇
科学研究   90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09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2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51.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慈善公益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过程方式,教育形式与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慈善公益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与德育教育融合,通过宣传教育培养意识,通过实践提升能力,联合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等四个发展途径,旨在推动慈善公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2.
《软科学》2015,(8):97-100
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和权变管理思想,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慈善捐赠对广告营销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企业善待员工状况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深层调节影响。研究发现,慈善捐赠向消费者发出声誉信号,有助于提升广告营销投入的市场效果,慈善捐赠水平越高,广告营销促进企业销售增长的作用越强;然而企业善待员工水平较低时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企业慈善动机真诚性的质疑,不利于捐赠行为增加积极的声誉资本,从而将削弱慈善捐赠对广告营销与销售增长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3.
《软科学》2015,(7):73-77
基于上市公司2009~2013年慈善捐赠数据,以企业设立慈善基金会、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慈善基金会任职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三种关联形式为自变量,验证其对企业慈善捐赠额的影响,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研究发现:企业的慈善捐赠出于税收优惠、声誉效应以及战略竞争优势效应的目的在弱化,而更多的是出于利益输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田振华 《学会》2015,(2):13-18
目前,民众慈善意识的相对薄弱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本文试图对其历史和现实原因进行探析,进而从营造慈善文化环境、完善经济激励机制、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等维度提出具体的培育路径,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逐渐成为评价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而城市慈善事业的繁荣,其核心就是慈善文化的普及。青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境遇造就了其独特的慈善文化,这也成为了青岛市城市文化的独特标签,需要得到广泛普及。这就要求青岛市政府应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优化城市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改善媒体报道,净化舆论环境,优化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56.
公益事业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尤其在近几年,公益电视节目活跃于荧屏之上,深受观众喜爱。本文结合社会期待理论简要分析几档电视公益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对其他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57.
徐宗汉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人物,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民国政府刚建立之初,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徐宗汉不忍看这些孩子流落街头,就在民国时期创建了第一所贫儿院,但最终她崇高的慈善事业也被卷进了战争的洪流,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市是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场所,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落后,大多数人民食不果腹,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官方、民间慈善团体和殷实富户不得不在冬季向贫民施舍米粥,于是就产生了粥厂。  相似文献   
59.
天主教自唐朝传入中国,曾多次中断,明末清初再次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各地民间信仰相结合,逐渐本地化。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天主教会自组建以来,除组织教徒进行与传教有直接关联的社会活动外,还参与其他社会活动,如开办学校、建立医院、开展慈善救济事业。其中文化传教和慈善传教等传教活动成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0.
慈善救济事业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人们对传统慈善救济事业的认识却比较模糊,以至于影响到现代慈善救济事业的展开。中学阶段是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系统了解传统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慈善救济理念和义利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