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6889篇
科学研究   184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86篇
综合类   179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15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54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71.
佘柯 《全国新书目》2008,(19):68-69
批评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西方流行的概念。它是关于批评的理论,关注的是批评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方式,拙评本身的特征和价值。"知识分子图书馆"系列就是一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家的"自选集",1999年译介到中国以来,在理论界和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图书馆。最近这套丛书又有5本新作问世,分别是三好将夫的《日美文化冲突》、约翰·卡洛斯·罗的《美国研究的未  相似文献   
72.
敏感问题,是指“容易引起群众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的问题”①,例如灾难、事故、贪污、腐败、三农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住房改革、医保改革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解开了精神枷锁,开始正本清源,恢复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少数媒体“忐忑”试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切实起到了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3.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 辞书上对“操作”一词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就是在相关法律(在中国,还有党的政策及要求)的监管下,按照规程要求,对政府及官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批评。这种中国特有的监督与批评的实施,涉及新闻传媒、新闻记者、社会公众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4.
所谓新闻批评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对不良现象和错误现象作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由概念可以知悉,新闻批评以揭露社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主,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寻找负面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立和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批评和我国新闻界的“正面宣传”有相同的目的,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我国媒介批评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机制是指媒介批评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是机构和制度的运作方式,是一定时代的媒介制度加批评方法,也可以说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批评方法或制度化了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一张报纸能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于这张报纸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怎样拓宽批评报道的路子,增强新闻媒介的监督功能?我们《陕西科技报》从前年8月份以来,在《读者来信》版上增设了一个《公开调查》的新栏目,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77.
冉茜 《中国广播》2008,(9):72-73
批评报道的自由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体和法人自由,有不同之处。我们通常说的自由,在其法定的范围内具有完全的、任意的选择性。人们对于处在自己自由范围内的事物,可以完全自主的处置,甚至放弃和牺牲。而新闻媒体对于批评报道的自由,却只能坚持不能放弃,否则便有悖新闻事业担当的社会职能和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78.
批评报道的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自由,也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而是需要并且实际享有法制支撑、政策支持并受到两者规范的自由。批评报道活动包括选题、采访、编辑、播报等一系列业务环节,是媒体围绕着制作和刊播批评报道而运作的完整过程。限于篇幅和能力,笔者不能对批评报道活动各个环节的自由依据问题,一一阐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79.
朱燕萍同志在《编辑之友》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文章针对我们在《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一》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朱燕萍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朱文")实际上不只是谈了编辑定义属的问题,而且涉及了编辑定义的整个构成,而我们对编辑定义的属和种差(《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种差--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二》,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都已经分别著文作过论述.现在对朱文择要进行答复,也是我们对上述两文的补充,所以以"再谈"为题.  相似文献   
80.
陈志强 《声屏世界》2006,(11):35-36
每隔一段时间,采用非常规手段采集到的调查性报道就会成为舆论的中心。有意思的是:先前对此持批评态度的新闻理论界逐渐消声沉寂,而实务界则明显有张扬之意。在2005年6月份郑州的媒体记者通过用暗访的电视画面,展现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已经变质的牛奶拆封倒入回奶罐并重新进行加工生产的事实之后,就有媒体发表了《“光明”在遮掩中黯淡社会在暗访中进步》的社论。①调查性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度报道”、“报告文学”、“通讯”中,我们可以看到调查性报道的影子。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