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972篇
科学研究   7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对于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和高度尊重,是教育儿童立场的本质要求。——姚虎雄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4年,是江苏省首批确定的实验小学。学校秉承"爱德求真"百年校训,努力践行"让我校每一个孩子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中"办学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  相似文献   
52.
数学作为学生最为畏惧的一门科目,我们教师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把握时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识下的哲理,在课堂中及时、恰当、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师感染,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素养,并在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优化。  相似文献   
53.
孙西洋 《高中生》2011,(27):28-29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碰到带有"恒成立"字样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成为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领会问题实质,把握问题的思维特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实际上,恒成立问题的思维特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就在"恒"字上。本文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来告诉同学们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54.
价值判断和实态把握是教育评价的两个根本环节。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但它必须以实态把握为基础和前提。本文在此论述的基础上,提倡客观地、技巧地运用价值判断和实态把握,产生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55.
本文强调文学内容的审美化的实在性、心理化的历史必然性;文学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文学内容和形式在原初形态上的绝对不可分以及这种绝对不可分与抽象可分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56.
研究性学习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实施中,由于对其基本内涵把握不准、学科教学排斥、教师指导能力欠缺、招生考试制度制约以及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7.
在中国现代音乐发展进程中,总有一些音乐人和歌手能够在大众化音乐中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音乐形式。按照近代音乐的发展顺序、规律,从人声的特质入手,在开发现代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加上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方法,对现代人的审美观进行分析,以美学的角度阐述美通这种音乐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和前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8.
有的人认为现在已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书写将由电脑替代,练抄写是不是有点过时了.其实不然.抄写不仅能促进中学生写好字,用好标点符号,正确把握文章段落层次和行款格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从中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技巧,起到朗读和背诵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中国古典诗歌注意含蓄深隐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 ,对它们的解读要求我们注意采用一种贴近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征的细读法。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诗为例 ,解读和分析古典诗歌的复义品质 ,提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要突破旧式本质主义诉求 ,注意本文的复义性和解读的多元性 ,并要注意诗义的数解不仅可以共存 ,而且互相丰富补益成为一个意义的整体 ,形成对诗歌意蕴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60.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人文情操等,合理地加以阐发,有效地加以渗透,适度“灌注”,使人生得以感悟,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无疑是新世纪和《语文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关注他们的生命状态.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课堂,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