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520篇
  免费   860篇
  国内免费   1226篇
教育   247772篇
科学研究   31774篇
各国文化   4754篇
体育   13208篇
综合类   12732篇
文化理论   8026篇
信息传播   72340篇
  2024年   1601篇
  2023年   5658篇
  2022年   3222篇
  2021年   5173篇
  2020年   5757篇
  2019年   6053篇
  2018年   3110篇
  2017年   5381篇
  2016年   6664篇
  2015年   12136篇
  2014年   29318篇
  2013年   25366篇
  2012年   30957篇
  2011年   31673篇
  2010年   26987篇
  2009年   27334篇
  2008年   31198篇
  2007年   25095篇
  2006年   19355篇
  2005年   16772篇
  2004年   15561篇
  2003年   15503篇
  2002年   12725篇
  2001年   10517篇
  2000年   6849篇
  1999年   2570篇
  1998年   1945篇
  1997年   1714篇
  1996年   1053篇
  1995年   845篇
  1994年   688篇
  1993年   452篇
  1992年   390篇
  1991年   354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8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24.
开展信息化、智慧化预警工作是实现全面精准育人的重要途径,而预警应用平台无疑是预警工作的有力工具和实践载体,其设计方案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习预警信息化愿景的达成度。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习预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工作流程设计、平台框架设计和平台建设方法等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的应用扩展了预警范围、提升了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干预更为灵活、个性化,可为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危机的实践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6.
田莉 《甘肃教育》2020,(3):22-22
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育资源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学校美育面临诸多困难。如何探索符合农村学校的美育方法,构建一套符合农村学校特点的美育模式,并指导学校的美育和实践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陈茹 《教育艺术》2021,(2):65-65
书法教育进入学校,是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习书法的益处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过程有益于增进学识修养,有益于陶冶情操,有益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但书法课程如何有效实施,怎样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又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8.
29.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模式具有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和切实可行性。在明确总体目标、主要原则的基础上,乡风文明建设应以目标对接、方式开发、载体创新、众力聚合、资源发掘为抓手,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模式,并以福建省屏南县北墘村的案例作为实证。  相似文献   
30.
战后新一代作家白先勇,留学美国著《纽约客》一书,延续了《台北人》的"漂泊"主题,不同于《台北人》的被迫漂泊,《纽约客》中刻画的任务因不能忍受空间焦虑,主动开始异域漂泊之旅。该书描述了他对文化身份认同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美国霸权文化下纽约客们的空间焦虑和文化认同危机,到跨越东西方文化沟壑,构建身心和谐的文化认同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