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4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重写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文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葛兆光先生关于思想史写法的讨论,可为重写文学批评史提供启示。罗宗强先生关于"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亦可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和重写文学批评史提供借鉴。重写文学批评史和重建中国文学理论,应重视新材料之采集和研究,作者以为:今日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其可作为研究之新材料,并足以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的,是学者不曾重视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资料和边省地方文献中的文论材料。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更值得重视的是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作品中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42.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等。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位意气风发的作家,高高地骑在飞马上。马尾巴上坐着一群作家,因为能跟随先驱,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飞马后面,有的作家徒步追赶,累得气喘吁吁;有的望着风驰电掣(che)的飞马,仰天长叹。  相似文献   
43.
随着消费社会和网络时代悄然来临,"90后"进入大学课堂,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开始大幅调整,文学理论课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理论教学应改变关于理论性质的看法,加强讨论课和经典阅读,利用互联网优势,并融入相关的人文课程,强化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最终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4.
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明显的视觉化倾向,同时,符号、图片、视像等流行元素已经深深渗入90后学生的精神结构与知识结构中。文学理论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特点,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读符号、读图画、读视像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5.
文学理论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加强教学主体——教师的自身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课程内容的阐释者和传播者,在整个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对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做有效的阐释。因此,文学理论教学,需要教师有学科意识、整合意识、教学方法和创作实践,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被中国学术理论界淡忘已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回归文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可概括为:在文学批评中,实现了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的回归;在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上,实现了从哲学反映论向审美反映论的过渡,突出了文学的审美本性和情感特点;在文学本质的界定中,实现了从社会意识形态论向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转型,这一方面是从美学角度审视文学本质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对文学意识形态特性认识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本文试图从三方面探寻张爱玲热兴起的原因。一、个人生活的传奇性引发了庸俗社会学的热点;二、文学表现的独特性与当前文学思潮相契合;三、久经时间考验仍流光溢彩的文本魅力。  相似文献   
48.
传统的国学研究虽然与近代以来传入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并非泾渭分明,但也必须客观地承认,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少差异.学术史形成的国学研究的独特方法,许多精粹之处,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证实与证伪 认真研读《论语》的人都会知道,《论语》文本多字少字的例子很多.这种情况,在《论语》中似乎形成了一种规律,一般存在于逻辑难通、义理难安之处.因此,当某些篇章一定要曲为之解的时候,或者是牵强附会地解释之后,还是在文字上感觉疙里疙瘩、意思上觉得别别扭扭的时候,就非常有必要考虑,这个地方是不是存在多字少字的情况.特别是"多"出之字,实字固然会产生直接影响,扰乱人们的理解思路;就是虚字,虽然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它们的干扰作用有时却很大.常见的情形是,这些虚字往往被误认为实字去解释,结果则总是强为之说,而且是越说越远离本意,造成重重迷障,使后世学者不知所从、徒唤奈何!实际上,能识别某些"多"出之字为虚字,只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而对此类问题的根本解决之策是,应该干脆利落、完全彻底地指出它们本来连虚字都谈不上,原本就是多出之字!倘循这样的思路,《论语》许多篇章和字句的解释,就会柳暗花明、豁然贯通.  相似文献   
49.
论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学理论课程教材存在着的与文学理论现实状态脱节、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和理论科学性不强等三个问题,提出了编撰一本适合一年级大专生学习的文学理论教材的主张.认为新编教材应从一年级大专生的实际出发,基本原理务求简明、适度,重在"要精";重点放在"管用"上,增加实践性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文学理论》的教学———特别是其教材的编撰与使用因当今特定的社会、时代及研究等因素的影响而陷于尴尬与困惑之境。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文学理论学科现状、研究对象、讲授对象、编撰者状况及专业定位等诸多因素发展变化而造成的。而此状况的改变非一蹴而就,须从纯净教学思想、教材中学与术的区分、重新为教学方向定位以及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逐步消解目前《文学理论》教材体系,为第三代/板块教材作一个有积极内涵的铺垫,应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