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806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77篇
体育   292篇
综合类   112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78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集权统治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在皇帝之下宰相被取消,能够对皇帝进行限制的政治权力被拔除,呈现皇帝独大的局面,实行"重典治吏"的政策。  相似文献   
42.
高塽 《收藏》2014,(11):91-99
明代玉器与明代社会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成熟并孕育着新的萌芽,相对而言,黄泉被空前强化的现实造成上层社会制度对生产的制约。  相似文献   
43.
常伦交游考     
常伦是明代中期一位极富个性特点的山西文学家。通过查考,发现与常伦交游的人员大致可分为六类:进士同年,山西籍非进士同年官宦,外籍非进士同年官宦,沁水未仕文人,邻县隐逸文人,常伦的亲戚。其中,可以查考生平经历的交游人员主要有:南大吉、王溱、刘成德、韩邦奇、马汝骥、党承志、叶天球、李镔、李瀚、蔡震等十人。常伦交游对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交游对象的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交游对象的层级相对较低,交游官宦的品行均为正直尚节之人,交游的个别文人崇尚隐逸之风等。  相似文献   
44.
丘濬,明代琼州府琼山县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侍学讲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明孝宗朱佑樘御赐丘濬"理学名臣"的荣衔桂冠。其卒后,被追封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濬墓修建于明弘治八年,位于海口市的西南部(今海秀镇水头村),坐落在一处较平缓的坡地上,北面不远处有海瑞墓,东约5公里为明琼州府旧址—府城。该墓坐南朝北,今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北面紧邻一水塘,俗称丘公塘。"文革"中该墓遭到严重破坏,1986-1989年间重修。此次丘濬墓园的考古发掘是为了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和制定修复保护工程设计规划,发掘出土了花纹砖、地砖、滴水、板瓦、青石条等明清时期修建和修缮该墓的文物,基本明确了墓冢前神道的建筑布局情况,发现了拜亭等相关建筑遗迹,为丘濬墓园的文物维修保护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45.
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读书、治学、入世传统并传之久远的书香门第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明代江南书香门第形成的社会氛围有两个方面:发达的编纂刊刻事业和普遍存在的图书藏抄风尚,书香门第的形成以修齐治平理念为内生动力。梳理书香门第的发展经验,使书香规避空洞的社会价值观引导,让书香融化功利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46.
巡司河,一条风光迤逦的古老小河,多少年来一直在湖北省会城南偶静静地流淌着.她饶灌两岸肥沃的原野,黎民百姓尽可享受舟楫之利.她用混黄、甘甜的乳汁,曾哺育着南半个武昌原居民. 巡司河古称里河,因明代设置巡检司而得名.她源于汤逊湖,流经南湖、黄家湖、青菱湖,蜿蜒曲折直抵鲇鱼套口大江之滨.全长14公里.每当汛期,诸湖相通,经梁子湖、樊口重注入江.冬季水落,诸湖之水通过巡司河反向流人长江.可说是无源头,无定向随江湖水涨水落,自然形成的河流.她又因是萦绕武昌古城的护城河,也是百姓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47.
王阳明一生出入佛道,在“三教合一”的顶峰时代,从陆九渊“心”义出发,潜引佛道理论,融合佛道思想,正所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由此构筑了“此心即理”、“致良知”的心性学说。  相似文献   
48.
李熊熊 《收藏界》2016,(4):41-45
清初有一款民窑青花瓷画很别致(图1):净素的器物内底上画着一张香几,香几上安放一只香炉,香炉中有一两缕青烟在袅袅燃升(见图2-图10)。这幅看似简单的瓷画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流行一时,表明它的内涵其实并不简单。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中国古代一直有焚香的习俗。最早的相关记录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年尧舜禅让,舜接帝位后,"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见《尚书·舜典篇》)文中的"柴",是指烧柴告天,让  相似文献   
49.
万波 《收藏》2016,(1):92-95
四川眉山三苏祠珍藏明代天启《苏米志林》刻本一套,内容记录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琐言碎事以及米芾的轶闻趣事。该套刻本出自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毛晋之手,刻印精良;曾经由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沈德寿收藏,是一套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  相似文献   
50.
明代自成祖开始崇好藏传佛教,宦官也因之深受影响。不仅其佛教信仰中有藏传佛教的因素,而且与藏僧间也多有交往与过从。宦官的汲引也往往成为藏僧得与皇室亲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