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83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955篇
教育   33594篇
科学研究   16949篇
各国文化   160篇
体育   1677篇
综合类   1912篇
文化理论   728篇
信息传播   46888篇
  2024年   325篇
  2023年   1550篇
  2022年   941篇
  2021年   1503篇
  2020年   1746篇
  2019年   1403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656篇
  2015年   2963篇
  2014年   6426篇
  2013年   5704篇
  2012年   7094篇
  2011年   7088篇
  2010年   6455篇
  2009年   6672篇
  2008年   7450篇
  2007年   6003篇
  2006年   5146篇
  2005年   5020篇
  2004年   6151篇
  2003年   5183篇
  2002年   3817篇
  2001年   2876篇
  2000年   2029篇
  1999年   976篇
  1998年   700篇
  1997年   636篇
  1996年   638篇
  1995年   533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6篇
  1957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自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江苏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基础不断夯实、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得益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推动,培养单位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以及研究生导师使命担当、潜心育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研究生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需求根本导向、抓住提高质量根本目标,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很多新特点开始出现,所以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将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进行再造,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本文从大数据基础上进行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分析,并从多个方面的变革提出模式再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微信公众平台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入手,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优势做了探讨,就河南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服务的概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学科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现状做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河南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考试周刊》2019,(57):1-2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反映到儿童阅读上来,孩子们即使面对文质兼美的儿童文学往往也只满足于追求情节,阅读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课堂则是语文教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阵地。我们对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有效拓展了课外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新闻界》2020,(1):46-51
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模式制约新闻的传播力,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容易仅局限于新闻文本本身,却忽视不同伴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而伴随文本决定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对话"为例,分析其伴随文本对于新闻文本意义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显性伴随文本预设新闻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随文本拓展新闻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释性伴随文本延伸新闻文本的表意广度,突破单一新闻文本表意不足的缺点,最终形成新闻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