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72篇
  免费   927篇
  国内免费   3444篇
教育   59776篇
科学研究   29450篇
各国文化   310篇
体育   3080篇
综合类   2735篇
文化理论   1889篇
信息传播   95603篇
  2024年   773篇
  2023年   2921篇
  2022年   1789篇
  2021年   2541篇
  2020年   2744篇
  2019年   2295篇
  2018年   1402篇
  2017年   2357篇
  2016年   3262篇
  2015年   5823篇
  2014年   12424篇
  2013年   10119篇
  2012年   13679篇
  2011年   14512篇
  2010年   12483篇
  2009年   13006篇
  2008年   14390篇
  2007年   11723篇
  2006年   9899篇
  2005年   9298篇
  2004年   8767篇
  2003年   8109篇
  2002年   6923篇
  2001年   5693篇
  2000年   4051篇
  1999年   2185篇
  1998年   1745篇
  1997年   1613篇
  1996年   1698篇
  1995年   1434篇
  1994年   1059篇
  1993年   688篇
  1992年   462篇
  1991年   368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7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4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精品工程,是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创新育人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教育部实施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体系、培养路径、保障措施、人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信息分享的建议,并对卓越计划人才信息资源的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重在精品,志在卓越,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培养计划要缜密,培养过程要严谨,师资力量要匹配,保障措施要到位,信息管理要规范。  相似文献   
32.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常见形态。融媒体中心以及各类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催生了融媒体时代,这无疑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融媒体时代下所形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需要积极创新采编手法和思想意识,着力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素养。本文将着眼于传统媒体发展不足以及融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结合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和发展需要,探究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技能与素质培养途径,为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向融媒体时代下的全媒体记者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大多从事于记者、编辑、编译等一线专业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对美国华文报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其通过华文报业在美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受到诸多客观限制。中国留学生在美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有其高度主观意愿、优选方式和积极效果,但也存在客观问题。建议在中国教育高中阶段开设中英双语、简明系统的《中华文化》课;大力开发优质中华文化影音产品;对留学生放开国内与国际网络连接;鼓励留学生在美方校园至少居住一年;支持留学生参加有组织的跨校联合活动。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加强与美国普通外裔民众的互动与交流以夯实中美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37.
38.
39.
常江  何仁亿 《青年记者》2020,(12):24-25
随着全国范围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不断深化,我们对后疫情时代传播格局的展望也有了一种紧迫感。从整个信息传播格局来说,疫情期间人们可以显著感受到的一个变化,就是以微博为代表的公共社交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新闻界》2019,(6):10-16
5G技术是一项注定要改变世界、改变传播领域的边界、基点、要素、结构及其机制与规律的革命性技术。本文探讨了5G等新技术所引发的媒介范式的革命,考察了算法作为一种新媒介的特性,进而分析了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强调必须用复杂性范式去认识和把握,而制度性的包容和必要的自由度是未来传媒发展的社会保障。文章以"微版权"的创新为例,强调互联网的"微革命"时代要求我们善于进行一系列的"微创新"。文章提出,解决新技术形式所造成的"信息茧房"效应的关键,不是对某个内容推送的个体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是重在完善社会信息供给侧的结构性多元与丰富。文章最后指出,传播学科未来发展的不二法门是建立在跨领域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研究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