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一书从不同角度对当今文学领域滥用阐释理论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评论的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对她的反对阐释思想进行了梳理,通过探讨其文学理论批评观窥视现代文学创作与评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习丹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22-23,30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3.
开栏以来,已经吸引作者三三两两的投稿,算是对这个栏目的编辑者有了一点儿鼓励。但是,和诸多同仁聊到栏目文章,却发现并不好约稿:一方面,吃惊地发现很多人已经不怎么读书了;另一方面,也不免会困惑地意识到,越是轻松的书评,越是难写。为什么大家把阅读这种活动搞得这样正襟危坐呢?为什么不能平心论道、提笔成文呢?其实,书评就是和一本书进行一场不大不小的对话。  相似文献   
24.
正主持人语:评论在我国由来已久,先秦诸子言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议论国事来表达有志之士关注国家命运,承担匡扶社稷之责。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言论逐渐兴起,《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可以说是新闻评论的起点,而后报纸广播电视甚至是现在的网络新闻评论迅速崛起。我们现在的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的,需要积极客观地发表言论、表达观点。因此,评论绝非易事。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里说过,阐释是智力对世界的报复,为的是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25.
《床上的爱丽斯》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心理剧。戏剧主题展示的是主人公在现实的困境与意识的自由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而这一主题又通过一种正反相衬的结构安排、内心外化的戏剧手法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6.
李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0):36-41
摄影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反映,也存在着审美化的倾向。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对这一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指出,摄影只是某一特定瞬间场景的再现,而非事情真相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摄影遮蔽了真相,只呈现表面。摄影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美学观念,但它和超现实主义一样,不仅不能改变现实,反而愈发远离现实,使现实美学化,并最终走向审美化。  相似文献   
27.
"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对西方先锋艺术研究的产物,一经提出就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反阐释观从保护人们的艺术感受力、修正人们的阐释观以及批评观念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也存在着注重形式、轻视意义的消极性,因此是一种积极性和消极性并存的先锋理论。正确认识桑塔格的反阐释理论无疑对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苏珊·桑塔格在她著名的《反对阐释》一文中声明阐释是智性对艺术的报复,主张从直接的感性体验人手来了解艺术作品,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以削弱内容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对阐释”、“新感受力”等极具有叛逆色彩的先锋口号,试图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道德之间努力求得一种恰当平衡的感受力,并向二元对立的价值评判体系发起了挑战。然而,“反对阐释”也充满了任何复杂的理论都难以避免的矛盾和悖论。  相似文献   
29.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写道,一位摄影师曾经把萨拉热窝和索马里人殉难的照片放在一起,结果冒犯了萨拉热窝人。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苦难被  相似文献   
30.
阳刚男子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他有点女性化的东西;而娇柔女子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她有一点男子气概的东西。——苏珊.桑塔格如果你独自一人笑了,那是真心的笑。——安迪.鲁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