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1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正在开满泡桐花的大学校园里徜徉,邮递员送来充满喜气的信函:我告别近40年的母校——安徽省宿城一中将迎来百年华诞。微风吹过,泡桐花无声飘落,沁着乡野泥土的芬芳,仿佛有一种阳光漫过。那母校百年庆典的公告抖落着往事的气息,熟悉而又模糊,亲近而又陌生;那洒满一地的紫白色桐花瓣,又带我们走进魂牵梦绕的校园……  相似文献   
12.
我只记得     
临近除夕,我暂把八十有三的父母放在一边:准确点,放在冰冷的洞庭湖的北边小镇,让我乘梦来看母校的老师—铁夫斯基!这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想法!我对张铁夫老师的爱绝对不是初恋!我只记得,我是父母生产养育的附属产品,我是老师培育出的少有精品!铁夫老师至少让我初识了两个国家.一个祖国、一个俄国,并教会我如何去比较!人与动物、男人和女人。我读完了他家所有的诗集,我听完了他给我班上的每一堂课,我并且听懂了别人没有听懂的东西;他完成了一个老师应该完成的全部任务。  相似文献   
13.
母校情结     
重阳节前的一天中午,一位陌生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风尘仆仆从外地来到我们学校。  相似文献   
14.
母校写意     
从蚌埠沿淮河西行12.5公里,有一城名怀远。涡河、淮河交汇于此。县城西南,一山盘踞,是为荆山。县城东南,有双峰峻耸,瞰淮矗立,是为涂山。荆、涂二山夹淮对峙。我的母校怀远师范学校便坐落在涂山脚下,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林泉清幽,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15.
两个月前我在伤感的离别情中与母校和同学告别,两个月后我踏入苏大的校门,开始硕士研究生生活,暑期这段所谓"前有希望后无追兵"的短暂时间里,点点滴滴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当老师,事与愿违本科是在杭州的一所国字号工科院校度过的,这里浓厚的商业氛围和较大的生活压力让我得到了很多锤炼。促销、家教、项目承接等各类勤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告别母校的之作,笔者以为它是写惜别恋情的。  相似文献   
17.
校园小地方     
没有人会不喜欢自己的母校的。岁岁抽新的柳条,记得曾有一名女子,视她如生命。这样子表达会不会过于夸张呢?其实我爱她,并不单因此处绿阴如茂林,繁花烂屏、飞禽沾絮无数,更多的是这里的人和事,和睦与奋发,都让人忽地精神抖擞,不敢在原地滞碍。我最喜欢的是运动场中间的草地,广阔无垠,三月阳春才刚冒些嫩芽,浅浅的,让人不忍踩踏。我就坐在草地周遭的边缘,看着初三的学兄学姐们为体育中考而奋  相似文献   
18.
师生不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在校体验,进而影响到他们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且会影响到他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麦可思对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就发现,在不愿意推荐母校给亲友就读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2%是因为"师生课外交流不够"。  相似文献   
19.
于清莲 《现代教育》2011,(Z1):32-32
又是一年离别时。亲爱的同学,在你们即将收拾行装,离开母校,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之际,作为一名曾经与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自以为是你们可以依赖的朋友,此时此刻,心中除了深深的祝福,还有一丝莫名的牵挂。在你们即将远航的时候,老师还有千言万语对你们说。  相似文献   
20.
临近六月,匆匆作别的毕业脚步骤然加快,在这样一个春去夏来的静夜,突然意识到我马上就要离开南开了!在南开的三年,是一段且行且思的旅程。记忆里初来津城,一袭烟雨的南开园恍若昨日。对一所大学的认知总是离不开她给你的第一印象,从西北荒凉肃杀的小城到泉水灵动的济南,从江城武汉终于来到同样有着码头文化的津城。三年时间的沉淀,天津与南开,一城一校,让我在心里慢慢铭刻出一个以母校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