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童年的河流     
黎明,行走在寂静的村庄里,走过小路,走进树林,穿过长长的河岸。那各种鸟儿缠结在一起的鸣叫,繁复、高亢,仿佛给人以最细微的震颤和愉悦。站在河坡的上端,朝雾茫茫,暖红色的太阳正在缓慢升起,没有霞光万丈的灿烂,在河水雾露的蒸腾中,一切都温润、宽广、柔和。逐渐地,河坡里出现了三三两两的白羊和黝黑、笨重的牛。大人在堤上蹲着,小孩奔跑着,时而发出清脆的笑声。钓鱼的人几乎赤裸着身体,泥塑般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22.
简论两汉时期中国文献学的发展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图书馆论坛》2001,21(4):98-100,105
以大量的史实,证明了两汉是我国文献学的奠基时期。从两汉历代重视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到取得了文献学的累累成果;司马迁系统整理西汉文献成中华千古第一部通史--《史记》;刘氏父子编《七略》开我国古典目录学之先河;东汉班固著《汉志》成我国史志目录之鼻祖;郑玄遍注群经等,都体现了两汉文献学的发展与成就。  相似文献   
23.
《汉书·艺文志》中的齐学和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荣贤 《图书馆杂志》2003,22(12):68-71
汉志》以书目著录为主要形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中可以甄别出西汉今文经学内部齐学和鲁学之间的纷争。认为鲁学以《礼》、《鲁诗》、《谷梁春秋》、《鲁论语》为主要经典,它以礼乐为学术重心,重视家法和师承;齐学则是以《齐诗》、《公羊春秋》、《尚书》和《易经》为主要经典,其学罕言礼乐,长于发挥,而其所发挥又多以“天人之学”为旨归。  相似文献   
24.
《隋书·经籍志》以后历代类书所录《鬻子》并非道家书《鬻子》,而是《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书《鬻子说》。今见本逄行珪《鬻子注》是对《鬻子说》的校注,其内容符合汉代小说的文体特征。逄本《鬻子》是现存较完整的中国第一部小说集。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班固《汉书.艺文志》小注的详细分析,来说明其类型、特点和价值,强调其在文化学术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阐明有关《前汉书平话续集》、《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研究史开始,继而指出其中所存在而没有被留意的版本学之问题,最后提出我对《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两种书出版情况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8.
谭宝刚 《兰台世界》2009,(11):59-60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30年,汉代小说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与较多收获,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但由于文献资料不足和对小说文体观念的理解差异等因素影响,汉代小说研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与争议,突出者如汉代小说作品范围的廓定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推进汉代小说研究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30.
论文在论述《汉书.地理志》中的北江、中江、南江等三江方位及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皖南与苏南历史地理的正、负、互补三种相关性,认为"汉志三江"、"魏晋江东"、"唐宋江左"与"明清江南"区域皆"因水而兴",自然含有现代皖南、苏南和浙西三地,其中水系相通,源头皆系于皖南,所以广义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应该包括整个汉志三江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