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48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161篇
综合类   96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7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教育展期间,多国使馆官员就2011年该国留学、签证新政纷纷作出详细解读。不难看出,在宣传利好新政、便捷服务的背后,各国都将目标瞄准了中国的高层次优质生源。  相似文献   
82.
苏格兰政府近日宣布,苏格兰大学将向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高中毕业生收取每年最高9000英镑学费。政府的这一新决定引来了众多批评。  相似文献   
83.
清中期以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受到西方文明和传统中华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这种双重影响之下,中国地理学的发展道路也是逐步走向现代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84.
董俊  王芳 《文学教育(上)》2011,(19):151-151
清末民初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先进知识份子大量的翻译促进了新式教育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民初的翻译与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在中央新政改革和云南地方自治逐步推进的特殊背景下,清末民初的云南地方法治运行及其条件十分复杂,它以消除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及其割裂司法权的威胁等为动因,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国家、地方官员、地方精英等各方力量彼此博弈与妥协的动态过程。其正向意义是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前提,为宪政发展作了准备;其负面效应则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治力量在地方的客观性弥散化。  相似文献   
86.
制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要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必须改革和创新民办教育制度。本文以温州民办教育新政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影响民办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四大因素,总结提炼了温州民办教育新政的五大突破之处和三个鲜明特点,并概括指出了其对其他地区乃至宏观民办教育制度创新的四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7.
清朝末期,在中国出现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其中又以赴日学习法政科的学子居多。那些留日法政学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自身实践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其思想和行动直接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88.
雷霖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64-66
晚清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被打破,西方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等大量进入中国,冲击着人们已有的观念知识结构,从而在近现代社会逐渐形成对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念的普遍信仰与广泛接受的科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诗歌创作,这种影响在黄遵宪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和进化论、世界大同等思想是当时维新...  相似文献   
89.
从19世纪初西方教会学校引入中国最早的英语教育到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施全国通用的"癸卯学制",规定所有学堂的西学课程必须开设英语学科,标志英语教育得到中国官方正式的确认。在近百年的清末英语教育历程中,西方教会学校的影子无处不在,为清末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教会学校开启了我国英语启蒙教育先河。此研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体系、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分析了清末西方教会学校的英语启蒙教育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庆典之际,清华人常常谈起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梅贻琦出生于清末家道中落的诗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1904年进入南开学堂,因品学兼优,颇得张伯苓赏识,1908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第二年,以第六名的优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