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0976篇
科学研究   59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3篇
综合类   23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41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964篇
  2012年   1088篇
  2011年   1254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1035篇
  2007年   704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501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成程 《广西教育》2014,(34):31-32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设人本与科学、主体和主导、求活与求实、预设与生成"四统一"的"灵动课堂"。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对基于生成语法和基于认知语法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教学方法论的对比分析,展现出了认知语法较之生成语法的优势所在。本文旨在探讨一种能够提高高中学生词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要努力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时代对动态的语文课堂的呼唤,也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彰显出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54.
备课应是一种生成性有效备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它包括课前备课预设课中备课生成课后反思备课。  相似文献   
55.
典型系动词句NP be NP的句法研究被许多学者所关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为提升分析法对其进行的句法解释,本文认为,提升分析法在解释其句法生成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试图在新的句法框架下对其进行句法生成再探。  相似文献   
5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更要以生成为导向,促进预设的调整和重构。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7.
"写作知识教学"的提出为深化习作教学改革,增添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然而习作知识本体内容与特性还处在初步认识与初级阶段的探索中,当下迫切需要提供习作知识生成的土壤与本质特征的相关知识,比如: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互生性,习作知识依附于文本而生存,习作知识扎根于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58.
黄丽华 《考试周刊》2011,(10):61-62
一、背景 《广玉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以色彩的纯洁、气味的淡雅、质感的丰富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这篇课文我已教了两三次了,每次教学时,我总希望寻着一个突破口,或指导朗读,或练习说话,或练习写作,让学生有所收获,可每次教学完总觉得还缺少点人文性。  相似文献   
59.
新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走进教育生活世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反映受教育者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必须走进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走进教育自身的生活世界,以获得丰富的智慧资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不断生成丰富自身的教育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一、关注教育的生命价值,让生命融入课堂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生命意义的丰富化。周老师没有把教学单纯的认为单单是教与学的范畴,而是一直都秉持给课堂注入生命,课堂因此而鲜活;让生命  相似文献   
60.
苏铝山 《甘肃教育》2011,(19):90-90
教育专家曾出过这样一道测试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对我国某地的小学生进行测试,竟有大部分学生得出的答案是:75—32=43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学生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一位教育家因此评论说,这就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典型事例。测试的结果和专家的话语使我们教师很震惊。那么,怎样才能“不要把学生越教越笨”,而把学生越教越聪明呢?我认为要让学生思维灵活,应在教学中处理好“少”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