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目前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练习书写的字体和在读书时看到的字体不一致;二是印刷宋体、楷体字适合毛笔书写和刻刀刻画,不适合现代书写工具钢笔和中性笔等的书写。在此,笔者建议由国家统一把字体划分为艺术字体和通用字体,建设适合钢笔、中性笔等现代书写工具书写的印写通用标准字体库。在国家标准的印写通用字体库出台以前,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建议采用宋体字,尽量做到硬笔书法学习写的字与课本印刷字体相一致,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2.
《墨经》文字之艰涩难解世所公认,而这与其用字习惯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墨经》六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俗字、古今字乃至自造字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用字景观。《墨经》用字既体现其理性、科学的一面,也反映出某些地域性、世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墨经》用字从文字学、语言学、认知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审视,既能为通解经文疏解繁难,又可以发现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3.
张毅 《现代语文》2010,(1):147-149
甲骨文与东巴文同是意音文字,但二者不同渊源,不同系统,既非同时创制又非互相影响的两种文字,因此,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了解这两种文字及一般意音文字的性质、发生和发展,对于探索晚商之前古文字的面貌具有可贵的认识价值和启发作用。本文拟从军事这一角度,比较二者用字的异同,并探索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背景、造字心理、造字印象及历史地理原因。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从用字、用词、结构、修辞手段四个方面对畅销书名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书名在用字上以四字至八字为主,在书名中使用特殊符号成为一种趋势;在用词上以人名或称谓类词语和动植物类词语为主;在结构上以偏正短语为主,主谓短语次之;在修辞手法上主要使用比喻、拟人和对偶等。  相似文献   
65.
先秦度量单位"尺""寸"用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出土先秦文献中与度量词"尺"和"寸"相关的材料,考察了不同文字形体的音义以及这些书面形式与秦汉"尺"、"寸"之间的联系,确认"尺"、"寸"文字构形都与人体部位没有关系。秦汉的"尺"字是"乇"字的变形分化,"寸"字是"尊"字截除式分化,都符合文字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6.
单音节词中的用字错误 单音节词只用一个汉字表示,所以单音节词的用字错误,实际上也是一种用词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67.
68.
大家都知道,用字要规范。然而,社会上的人名用字往往有不规范之处。例如,书报上经常出现下列不规范的字:邨、昇、犇、堃、飏、崑、喆、詠(应分别改为:村、升、奔、坤、扬、昆、哲、咏)。人们手写的人名,更容易出错。许多人(包括一些作家和语文教师)自己写错了自己的名  相似文献   
69.
郑洁 《中国编辑》2007,(6):73-75
2005年7月读者杂志社推出了面向海外华人圈的《读者》繁体字版,这是继《读者》(维文版)、《读者》(盲文版)、《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之后,《读者》杂志实施发展战略——品牌的关联延伸和媒体的国际化——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读者》杂志对海外华人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0.
2010年5月,我有幸参加在南宁举办的全国第九届字理教学年会,各位专家深厚的汉字文化底蕴令我佩服,讲课教师精妙独到的字词析解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那一刻,我被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所迷醉,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也要学习汉字字理知识,也要像他们一样进行字理教学,我要和孩子们一同感受汉字魅力,一同传承汉字文化。三年来,作为我校字理课题的执行组长,我深深地感受到字理析词教学让我的语文课堂激情飞扬,灵动大气。下面是我在阅读课中尝试运用字理来解析词语的几个案例。一、字理析词,解析文题,切入中心 文题即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作用。所以,正确巧妙地析解文题,将对学习整篇文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字理,即汉字的构字理据和组成规律,字理可以指引我们透过字形,根据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溯本追源,从造字之初的意图去呈现汉字的本义,使字词的析解更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