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31篇
科学研究   107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24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亮  李本佳 《视听界》2008,(3):39-41
本文以南京地区近三年电视剧在尼尔森和索福瑞两网的收视表现为依据,对南京地区观众的收视倾向做一个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希望能够对节目采购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2.
24集电视剧《不能没有你》是一个写都市小人物的情感戏。此类影视作品并不少见,可为何这部剧能够多次在央视重播,受到观众的喜爱?我作为剪辑参加了此剧创作的全过程,从整个制作流程不难看出该剧成功的原由。  相似文献   
33.
杨状振 《视听界》2008,(4):94-97
美国的电视节目类型化运作在全世界电视业中是发展最充分运作状况最好的,尤其是在电视剧品种的划分和制作播出上。今天。美国电视剧节目类型的制作和播出越来越趋于细分,观看或消费的模式也越来越接近于“自助餐式”,充分考虑和满足着社会各阶层的收视需求。研究美国电视剧类型。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节目内容。领悟其叙事结构和矛盾的架构与解决,也可以让我们在注重电视节目、社会环境和文化变迁等具体语境差异的前提下。为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化发展提供践行意义上的参考框架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4.
尽管中国电视剧的诞生日是1958年,但其真正的成长和发展繁荣却是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行进的。在这三十年中,我国电视剧生产数量从七十年代末的每年十几部、几十部的数百集发展到近年来的几百部上万集,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成为了电视节目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节目品种。电视剧已然成为我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文艺样式。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在新的制度背景、市场环境和文化语境下对我国电视剧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巡礼式的梳理和描述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电视剧制播体制,是电视剧产业链上制作与播出关系的建构。从国内外电视剧产业的共性化特征来看,制播体制的建构和变革不仅仅是该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受到各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广播影视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格局以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宋晨宇 《传媒》2006,(8):67-69
2006年6月19日,在上海国际电视节的电视剧市场研讨会上,权威调查机构AGB尼尔森公布了一串数字,引起了与会者的震惊,作为荧屏大战重武器的电视剧整体收视率严重滑坡,已从2002年的第一位下降到今年的第三位,落后于在荧屏上播放的新闻和电影.  相似文献   
37.
电视剧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占有卖方优势的电视剧应当充分尊重买方市场,充分尊重买方市场的主体--农民.首先是供应充足,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是适销对路,电视剧应当有农村、农民的环境、生活、故事和代表形象,最好是为农民量身而制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再次是真实地表达农民的情感,力求塑造出真、活、善、美的农民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8.
独播剧时代省级卫视面临的危机作为省级卫视而言,操作独播剧是势在必行之举。尽管有专家学者认为,仅依靠电视剧,卫视台是做不出品牌频道来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省级卫视却不能放弃电视剧市场的争夺,据CTR200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省级卫视电视剧广告经营收入占频道经营总收入50%以上的达14家,而仅依靠晚间黄金时段19:00-22:30)电视剧的广告收入就占到频道广告总收入39%以上的卫视频道达到13家。从外部竞争环境看,省级卫视在这场电视剧资源的争夺中,一方面要面临来自央视的巨大压力,2006年央视将支出4亿到5亿元人民币用以购买电视剧。另一方…  相似文献   
39.
申睿  黄梦阮 《声屏世界》2006,(10):49-51
2005年由央视首倡,湖南卫视、安徽卫视跟进的“电视剧独播化”将中国电视剧交易市场的竞争推进到白热化的阶段。各大电视台在购买独播剧上不惜重金,而重金购下的《京华烟云》《大长今》等剧也为央视、湖南卫视带来丰厚的广告收益。在2006年,由浙江卫视倡导“4 1”购片联盟在独播剧市场开始行动,江西卫视、四川卫视等第二阵营的省级卫视也表示将投入上亿的资金用于独播剧的制作与购买,独播剧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而购买行为的盲目性也越发明显。“制播分离”下的节目交易市场缺陷购买独播剧是制播分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产业链角度看,制…  相似文献   
40.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