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04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期以来,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中各受重视,但板书留自艺术鲜有人关注。绝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板书仅仅是教师备课内容的精简与重现,未能更好地反映课堂的具体生成,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应该重视留自的艺术,这种留白艺术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能令语文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相似文献   
22.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在古人的艺术创作里,人文合一,也是一种审美价值取向,在古诗文的教学里,应该积极关注,让学生感受、领略传统中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3.
<正>从孩子到校开始,他们就被安排了语数外等各科课程的学习任务。为了学校的所谓硬实力,课堂上的应试课程严重扩张,大量的作业和训练题,占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后学生还被送进各种辅导班去"加餐"。基础知识似乎是"扎实"了,升学率上去了,高分记录屡创新高,但孩子们还有自己的时间吗?孩子们的成长空间已经被"填满"了。当孩子的每一天都被"规划"之后,他们的成长就像在计算机上设定好的程序:每天前进一个百分点,一学期结束后任务完成,下学期再  相似文献   
24.
什么是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中国的书画印艺术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技法。书法中的留白使整幅字黑白相间、虚实贯通:绘画中的留白使整幅画气韵相连、意境悠远;篆刻中的留白使整方印格局分明、方寸统一。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25.
陈克香 《辅导员》2010,(14):36-3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不容置疑,许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常常在某些地方留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时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找准训练点,从而创造情境,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这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之忧,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6.
徐同耀 《考试周刊》2012,(68):126-126
留白”艺术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往往会取得“无物胜有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深入分析了高中政治课中“留白”艺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27.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补白,与之相对,就是填补空白的意思,目的是让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讲究"留白"和"补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28.
介绍“留白”及其作用。提出在板书设计中运用“留白”能更好地体现板书设计的生成性,引出更多的思考与想象,取得创新性效果。以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探索板书设计“留白”,即表格式板书设计巧“留白”,创新语音教学形式;图解式板书设计巧“留白”,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提纲式板书设计巧“留白”,丰富语法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9.
教材中的留白,课堂教学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了一方思维的空间,让他们与文本对话,感悟,体验,激发他们创造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  相似文献   
30.
一首动人的乐曲,假如有骤然“休止”、“万马齐喑”的时间留白,反而让听众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无穷想象。课堂教学也正如此,如果教者在进行深入浅出、鞭辟入理的分析的同时,巧妙留白,给同学留下适当回味思考的空间,形成对学生的“召唤”和“期待”,则课堂教学将呈现出动静结合、开合有度的节奏感、韵律美,他们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彰显自我个性,最终使整个课堂教学“和谐共振”,充满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