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教育   1481篇
科学研究   86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15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地基问题,只有确定地基土壤的种类,才能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法,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但对于比较特殊的地基土壤,就要使用特殊的方法。例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粘性红土等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土壤,只有了解土壤的特性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2.
翱翔在蓝天     
在成长中经历了矛盾和感悟之后,民航上海中专毕业生吴君已成功蜕变成一名翱翔蓝天的天使。她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每一颗勤奋的小种子,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壤,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个实验在教学中开展出现的几个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以期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近些年,国内新闻传媒界引入西方各种传播学理论,各种新名词漫天飞舞,其实不止这一个领域,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大致如此。我的看法是,与引进的数量相比,食洋不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无论翻译者还是传授者,也就是忠实的或者变相的抄袭而已。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文化土壤完全不同,那些西方的学术名词,在我们这里严重水土不服。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理论,在我们这里,也就只能口头上说说而已。换句话说,说是说,做是做。  相似文献   
105.
[材料设计] 人们喜爱绿树,因为绿树使大地充满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竞达五公斤之多. 把握上述材料的内涵,准确立意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106.
107.
土壤光谱的颜色计算及其应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豪翔 《科技通报》1989,5(2):32-34
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状之一,在土壤的发生分类和理化性质的描述中一直受到土壤学者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颜色描述的粗糙,即使运用土壤标准色卡进行比色,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造成了颜色定量分析和应用的困难,以致在实际应用中多数还局限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学情调查 生活在山区农村的孩子,泥土、土壤对于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一出家门,遍山的梯田和绵延不尽的山林就展现在他们眼前,就连上学、外出也多是走在乡间的泥土路上。但经常看见并不等于了解,虽然说泥土是他们常见的事物,但由于没有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即使有所了解,也是一些零乱的、粗略的感知;  相似文献   
109.
中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扎根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写真事,绘真人,抒真情。响应这样的号召,每一届学生进入初三以后,笔者都要设计“亲情作文”“友情作文”“公民作文”等几个大型作文训练专题,以引导学生关注体验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写出“平凡事”的“不平凡”和“平凡人”的“不平凡”。在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再鲜活的人物形象,只要一进入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变得脸谱化了。  相似文献   
110.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农业生产资料.约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二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IFO)估计.肥料在农产品增产中的作用占40%~60%。可见解决好肥料的生产及施用问题事关重大。肥料的概念最早形成于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和“养分归还学说”。根据李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IA)将肥料定义为(1)能供给土壤养分满足作物高产需要;(2)补偿因植物收获、淋失和气态挥发所造成的土壤养分损失(3)能维持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农用生产资料。这一定义从肥料的使用价值上说明了肥料应具备的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